數據
入夏來幾千人因動物致傷
昨日,記者從廈門市第一醫(yī)院、廈門市中山醫(yī)院、廈門市中醫(yī)院、廈門市第三醫(yī)院獲悉,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入夏以來,就有幾千名市民因被狗等動物致傷而前往這四家醫(yī)院注射狂犬病疫苗。
其中,從5月1日到昨日上午10點左右,廈門市第三醫(yī)院急診科共為944名患者注射了狂犬病疫苗,5-7月份前來注射的人數達776人,僅7月份的注射人數就為313人,而8月1日至16日上午前來注射的患者共有168人。
第一醫(yī)院急診科平均每天都有10名市民因被貓狗等小動物致傷而前去注射疫苗;7月份,因被小動物致傷而前往廈門市中山醫(yī)院打狂犬病疫苗的病患大概有250例;被小動物咬傷而前往廈門市中醫(yī)院看病的患者約為20個/天。
“特別是七月份以來,平均每天都有10例被狗咬傷、抓傷而前來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市民,高峰期時,還出現了一天16起就診事例。”據第三醫(yī)院急診科相關醫(yī)護人員表示,前來就診的市民大部分都是被狗咬傷、抓傷,“目前來看,兒童就診數量占了總數量的20%左右,青年占了40%-50%。”
原因
天氣濕熱,動物也煩躁
“天氣濕熱,人情緒不穩(wěn)定,動物也會煩躁。”廈門市第三醫(yī)院急診科主任王健表示,入夏以來,天氣變熱,動物也跟著狂躁起來,加上多次降雨,天氣更為濕熱,如此一來,貓狗的情緒更加不穩(wěn)定。
除了天氣原因,以下幾個因素容易導致動物傷人,如,市民在喂食出現了挑逗等行為,很容易激怒動物;不熟悉的人靠得太近,狗會覺得沒有安全感;再者,沒有拴好鏈子。這些情況都容易出現狗咬人、抓傷人的情況。到了9月底,天氣涼爽點,動物的性情也會好點。
提醒
被貓狗咬傷第一時間就診
“如果狗的嘴巴、牙齒直接接觸到皮膚,酒精擦在皮膚上會有陣痛感,那就要打狂犬病疫苗。”第三醫(yī)院急診科主任王健說,若發(fā)現咬傷人的狗看起來蔫蔫的,不間斷流口水,甚至咬傷人后在三天內死亡的,就很可能是有狂犬病。而人若得了狂犬病,死亡率為100%,發(fā)作時無藥可救,臨床表現為狂躁、恐懼不安、怕風恐水、流涎和咽肌痙攣。因此,被狗等動物咬傷、抓傷時,最好在24小時內就診,越早打狂犬病疫苗越好。
“如果市民被動物咬到出血,不僅要打狂犬病疫苗,還要打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其中,免疫球蛋白注射量是按體重進行計算,每20斤就要打一針免疫球蛋白。
王健提醒市民,若被貓、狗等寵物咬傷,首先要先擠出污血,但絕不能用嘴去吸污血;接著用清水或肥皂水反復沖洗傷口,再用碘酒或醫(yī)用酒精消毒,并及時到醫(yī)院就診,打狂犬病疫苗。
此外,有關醫(yī)護人員也提醒市民,若家中有小孩子的,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建議不要飼養(yǎng)貓狗;若有飼養(yǎng)寵物狗等,應將狗拴好,并定期給貓狗修剪毛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