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房社區(qū)也遭遇同樣困境
昨天中午,導報記者來到塔埔社區(qū)。
53歲的王阿姨在塔埔住了幾十年,之前是村民。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建設時,她家被征遷,從此她住到了安置房塔埔社區(qū)。“這個片區(qū)很大,好幾萬人,除了安置小區(qū)里的居民外,還有旁邊觀音山寫字樓里上下班的人。這里的公交,每天都很擠。”王阿姨說。
在她的帶領下,導報記者找到位于半屏山路的公交首末站,沒有別的標志,一個臨時搭蓋的簡易活動房顯示出這是個首末站。
公交司機黃師傅,正蹲在路邊吃午飯,“早上出門從家里帶的飯,剛才微波爐加熱了一下”。車子到終點站停靠10分鐘左右,馬上又要發(fā)出。
黃師傅說,這里始發(fā)的有3條線路,5路、28路、127路,共有近50臺車、100多個司機?!鞍肫辽铰肥恰當囝^路’,我們這是臨時的首末站,車輛就停在路邊。”
不過,這條路兩側一家挨一家開著很多餐館和大排檔,帳篷搭到了店門口。來來往往吃飯的人很多,許多私家車也??吭诼愤叀!鞍肫辽铰泛苄?,單向兩車道,私家車一停,車多人多時通行都困難,更別說找地方停公交車?!秉S師傅說,每天中午12點開始,開到終點站的公交車司機都很頭疼,找不到位置停放,只能看到哪里有個空位就“插”過去?!鞍凑盏缆芬?guī)劃,半屏山路遲早要往五通方向打通,到時候,這個臨時的公交首末站估計也要拆掉了?!惫患瘓F有關人士說。
既然是做好事那就把好事做好
保障性住房,是民生工程,為的就是解決困難群體的住房難題。
既然是中低收入人群,他們面臨的,就不僅僅有住房難,還有出行難。在這個問題上,廈門的城市管理者早有共識和考量。
導報記者昨天找到一份廈門保障性住房的《發(fā)展規(guī)劃》,在這份規(guī)劃里,明確列出了保障性住房的選址原則。其中,“交通便利的原則”、“配套完善的原則”被重點強調?!栋l(fā)展規(guī)劃》中如此寫道:“城市低中收入人群是社會保障性住房申請對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暫不具備購買私家車的能力,故公共交通是其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在“配套完善的原則”里,明確要求了要在保障性住房小區(qū)內部或周邊,及時配備與人口規(guī)模相匹配的各項公共服務設施。
理想很美好,現(xiàn)實卻有點“殘酷”。廈門的很多保障性小區(qū),卻偏偏都沒有規(guī)劃公交首末站。完善的配套,還停留在紙上。
保障房,既然是做好事,那就把好事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