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歷史傳承 尋訪廈門紅色遺址
渡輪駛過波光粼粼的海面,昨日下午,采訪團來到了“女王皇冠上的寶石”鼓浪嶼。
采訪團首先走進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跟隨現場講解,新老照片和圖文資料展示,深入了解歷史上的鼓浪嶼,鼓浪嶼的文化與名人,鼓浪嶼申遺之路。這里也是我省100個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之一。鼓浪嶼申遺成功后,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要總結成功經驗,借鑒國際理念,健全長效機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傳承下去”重要指示。
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在位于黃榮遠堂的中國唱片博物館,黑膠唱片里傳出的《夜上海》抓住了采訪團成員的耳朵。大家了解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黃榮遠堂曾作為“鼓浪嶼南樂社”的聚會演出劇場,后來在“鼓浪嶼夜鶯”顏寶玲的帶領下,這里每周都舉辦唱片欣賞會。歌聲中,采訪團更深刻地感受到鼓浪嶼的音樂基因。采訪團還走進鼓浪嶼鋼琴博物館,了解了愛國華僑胡友義先生捐贈博物館的往事。
管風琴聲聲響徹八卦樓,上世紀80年代,時任廈門市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批復30萬元用于八卦樓維修,扭轉了這座百年建筑的命運。如今這里已成為國內藏琴數量最多、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鼓浪嶼文化旅游發(fā)展中心副主任章維新告訴采訪團,很快八卦樓將迎來建筑與環(huán)境提升,同時也會對館內的展陳進行再升級。八卦樓的保護利用現狀和未來規(guī)劃,讓采訪團進一步感受到鼓浪嶼對歷史文脈的傳承。
鼓浪嶼虎巷8號,這里曾是中共福建省委機關所在地,是福建革命斗爭的指揮部。羅明、王海萍等我黨同志曾在這里領導全省的革命斗爭。采訪團來到這里時,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正在施工,很快這里將打造成一處紅色教育基地,進一步向市民游客展示廈門的紅色歷史,講好廈門紅色故事。
【聲音】
經濟日報社福建記者站兼廈門記者站站長薛志偉:
采訪廈門生動實踐
我們都是黨領導下的新聞媒體,承擔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很多媒體人也是共產黨員,黨史學習教育也是我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接下來的采訪中,我們要深入采訪廈門各級各部門學黨史、辦實事、解難題的生動實踐,運用融媒體傳播手段,自然平實反映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期間的探索與實踐,全面宣傳好廈門取得的新成效、新成果,充分展示“兩高兩化”廈門的城市形象。
中央人民廣播電視總臺福建總站記者陳庚:
宣傳廈門紅色資源
廈門在大家印象中是一個非常溫馨浪漫的海濱旅游城市,但可能有些人還不了解,廈門其實也擁有很多紅色遺跡,有很多紅色故事。我認為通過這次集中采訪,可以讓我們媒體更充分地挖掘、宣傳廈門的紅色資源,可以讓大家日后來到廈門旅游時多一種紅色旅游的選擇。
(記者 郭 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