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鰲冠村的吳陞宅

▲“欽賜祭葬”匾額

▲吳陞墓

◆吳陞墓墓碑
臺海網(wǎng)1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曾宇姍 崔曉旭/文 常海軍/圖)曾有一位將軍,腰掛寶刀,巡守南海方圓三千里海域。
這位將軍叫吳陞,本姓黃,同安縣溪邊人,長大后在海滄生活。他隨施瑯攻克澎湖三十六島,為當時統(tǒng)一臺灣立下汗馬功勞,還是清代巡視南海第一人。
去世前,他上奏請求恢復黃姓,朝廷準其所請。從黃陞到吳陞,改姓,又復姓,這其中蘊含怎樣的淵源?廈門文史專家龔潔為你揭開一段南海秘史,講述吳陞的豐功偉績。
A投親改姓
廈門海滄居住生活
1652年,清順治九年,黃陞,出生于永春黃家。
父親黃瑞莊是生意人,康熙五年(1666)舉家遷居江西省弋陽縣經(jīng)營糧食生意。黃瑞莊曾兩度娶妻無所出,后納妾姚氏,連生二子,次子英瑛便是黃陞。
喜事臨門,鑼鼓喧天,黃陞成為家中的掌上明珠,加上自幼聰慧勤敏、好勇尚義,深受長輩們喜愛。
然而,好景不長。康熙九年(1670),黃陞滿十八歲,父親逝世,家道一時衰落。已長大成人的黃陞,無意在家與大哥平分微薄的家產(chǎn),便想另尋去處、開辟闖蕩。
一家人商討后,黃陞獨自領著生母姚氏拜別疼愛他的大娘、二娘,離開尊敬的大哥,從江西弋陽,千里迢迢徒步到達同安縣在坊里南門外溪邊街(即現(xiàn)在的海滄區(qū)鰲冠社),投奔姨母。
姨母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對黃陞視如己出。在姨母家,他每天早出晚歸,勤于耕作,以誠待人,跟鄰里和諧相處,讓姨母很是欣喜。不久,他便跟隨姨母,改為吳姓,更名為吳陞。
B別母從戎 巡視南海第一人
在海滄生活兩年后,吳陞趕上當?shù)卣心夹卤?。二十歲的吳陞早有“盡忠效國”的宏志,他聽從姨母安排,跟當?shù)厝艘煌瑘竺麉④?,別母從戎。
入伍后,吳陞很能吃苦,在軍營里日夜操練,磨練出一身硬本領。因深得長官賞識,吳陞由千總隨征,攻克陳州一十九寨及海澄、金門、銅山諸島,英勇作戰(zhàn),立下不少功勞。
一次,他在戰(zhàn)斗中意外受傷,卻毫不退縮,仍然扛旗沖鋒,結(jié)果身負重傷??祻椭?,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吳陞又隨將軍施瑯,攻克澎湖三十六島,直抵鹿耳門,奪其天險。戰(zhàn)功赫奕,升遷陜西游擊,后提拔為廣東水師副將,率領水師躬身巡視南海諸島。
據(jù)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版《泉州府志》記載,吳陞任廣東副將,調(diào)瓊州府時,“自瓊崖歷銅鼓,經(jīng)七州洋(今西沙群島一帶海域)、四更沙(四更沙角,中國領海基點之一)。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視,地方寧謐”。如此記載佐證,足以說明吳陞是清代巡視南海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