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泛】
大部分是從古玩市場淘的 也有買回來沒穿過的拖鞋

■雞公碗
駱中民收藏的老物件中,有的是自己用過的,有的是買來沒舍得用一直保存至今的,還有的是親戚朋友用過后送來的,更多是他從古玩市場淘回來的。
一雙上世紀80年代的拖鞋,是他買回來沒舍得穿,一直保留到現(xiàn)在的。他說,那雙鞋當時是出口創(chuàng)匯的。還有一把瓷水壺,是他父親于上世紀80年代在開元路瓷仔店買的,買回來放在家里一直沒有用,他從島內(nèi)搬到集美居住后,又把水壺帶到了集美,如今成了三代人的“傳家寶”。
這次展示的雞公碗,有外銷款和內(nèi)銷款。駱中民說,在很多閩南人的記憶中都有雞公碗,有人稱“鄉(xiāng)愁是雞公碗內(nèi)的米粥,喝在嘴里,甜在心頭”。
駱中民熱衷于收藏這些老物件,經(jīng)常逛古玩市場,很多賣家和他都很熟悉,有的成了朋友,遇到一些有意義的物品也會主動聯(lián)系他,甚至直接送貨上門。他想收藏但又剛好錢不夠,賣家會說:“先拿去,以后再給。”再見面時,駱中民會馬上找賣家還錢。他說:“最怕欠錢。”
【相關新聞】
苦尋《廈英大詞典》 花了七八年才買到
除了收藏老物件,駱中民還喜歡收藏字典和詞典。
1972年,他買了第一本《英漢詞典》,從此對字典和詞典產(chǎn)生了興趣。目前,他家中收藏了400多個版本的字典和詞典,既有大小不一的英漢詞典,也有德漢詞典、法漢詞典、馬華詞典等;既有小語種字典,也有一些地方語種的字典,如《廈英大詞典》。
駱中民說,他最想收藏的是1873年出版的《廈英大詞典》,這本沒有漢字的詞典,是傳教士杜嘉德在鼓浪嶼完成的。他苦苦尋找七八年之后,才買到了一本。他說:“我認定了一定要把它買回來,讓它回到廈門,這是廈門文化的一部分,回到廈門才更有意義。”
?。ㄎ?圖 記者 陳滿意 通訊員 林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