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情懷的代名詞
“現(xiàn)在流程比以前細致多了。”自1997年入職公司,洪棟梁就與鼓浪嶼就黏在了一起。“流程越來越細。特別是這半年來,剛開始是不習慣的,但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好處更多。”他認為,雖然很機械很繁瑣,但是把日常小保養(yǎng)都做好了,就不容易出現(xiàn)那些大的保養(yǎng),這樣對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筑是一個極好的保護。
新入職不久的辦公室主任蔡欣穎,曾經(jīng)在世界500強企業(yè)(外資)工作多年,這次也是被開發(fā)公司給“挖”了過來。對于公司制度的完善,以及人力資源方面的優(yōu)化,她有過考慮。“與開發(fā)公司同一批成立的廈門市國有企業(yè),不少都成為了超大型企業(yè),他們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她認為,雖然開發(fā)公司錯過了多次機會,但公司與鼓浪嶼共同發(fā)展的情懷,比較深厚的人力資源底子,都是吸引她跳槽到這里的動力。“公司就像人一樣,有的可以大鳴大放,但更多的是默默在奉獻,特別是國有企業(yè)。”
用我們的音樂浸潤鼓浪嶼
漫步鼓浪嶼,這里與音樂息息相關。走過廈門大學附屬音樂學校門口,不少游客正在拍照。“來鼓浪嶼不止是看風景,還有聽音樂。這里還有這么好的音樂學校,真贊!”
與忙碌的“能工巧匠”們相比,70多歲的雷老先生正忙活著“家庭音樂會”的事情,不亦樂乎。除了大大小小的音樂會,“家庭音樂會”已經(jīng)越來越成為鼓浪嶼的一道亮麗風景,成為網(wǎng)友們追捧的“網(wǎng)紅”。
“上世紀60年代左右,鼓浪嶼家庭音樂就很多,來了朋友,大家吹拉彈唱,很熱鬧。”他的回憶里是滿滿的鼓浪嶼音樂情懷。后來到福州讀書工作,在離開鼓浪嶼30多年后他又回到了鼓浪嶼。在這里,沒有音樂是不可想象的。于是,他又開始組織起了家庭音樂。“不僅在家里辦,還到海灘上辦,不僅幾個人自娛自樂,中外游客都來參加、載歌載舞。真得很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