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靈武市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6月7日攝)。
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寧夏靈武市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寧夏引黃灌區(qū)與沙漠“抗爭”的前沿。自1953年建立防沙林場至今,一代代治沙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投身沙漠,植樹播綠,完成治沙造林68萬畝。在毛烏素沙漠西南邊緣構筑起一道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20到30公里的“綠色長廊”,將沙漠推后了20公里,擋住了沙漠南移西擴,保護了黃河的生態(tài)安全。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寧夏靈武市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6月7日攝)。
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寧夏靈武市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寧夏引黃灌區(qū)與沙漠“抗爭”的前沿。自1953年建立防沙林場至今,一代代治沙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投身沙漠,植樹播綠,完成治沙造林68萬畝。在毛烏素沙漠西南邊緣構筑起一道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20到30公里的“綠色長廊”,將沙漠推后了20公里,擋住了沙漠南移西擴,保護了黃河的生態(tài)安全。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臺海網(wǎng)8月12日訊(海峽導報特派記者 林世雄/文 葉鑫洋/圖) “治沙很平凡,你們很辛苦,成果很喜人,很鼓舞人心,這是一項平凡而偉大的事業(yè),也堅定了我們治沙的決心,對你們的事業(yè),我們會全力支持。”習近平總書記14年前在這里講的話言猶在耳。昨天下午,采訪團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7月14日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拍攝的烏蘭布和沙漠。 內蒙古阿拉善盟烏蘭布和生態(tài)沙產業(yè)示范區(qū)地處烏蘭布和沙漠東緣,東臨黃河,綜合治理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近年來,這個示范區(qū)加強對沙漠與黃河毗鄰區(qū)域進行“鎖邊治理”,保護黃河河段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拉動當?shù)厣鷳B(tài)沙產業(yè)...
這是在和若鐵路沿線拍攝的蘆葦沙障、蘆葦方格和耐旱植物組成的防沙“三件套”(5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這是在和若鐵路沿線拍攝的蘆葦沙障、蘆葦方格和耐旱植物組成的防沙“三件套”(5月20日攝,無人機球形全景照片)。 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
這是科爾沁沙漠南端和彰武縣章古臺固沙林場接壤處的航拍圖(8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這是彰武縣草原生態(tài)恢復示范區(qū)(8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在彰武縣滿堂紅鎮(zhèn),過去的沙地改成了水田,種上了水稻(8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
6月29日上午,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石光銀緩步走上領獎臺,在雄壯的《忠誠贊歌》樂曲聲中戴上代表黨內最高榮譽的“七一勛章”。 “石光銀,治沙造林事業(yè)的模范代表,40多年堅持與荒沙堿灘不屈抗爭,創(chuàng)造治沙與致富相結合的新模式,為徹底改變毛烏素沙漠南緣‘沙進人退’惡劣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