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中蒙兩國秉持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精神,密切協調合作,合力構建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推動中蒙傳統友誼和中蒙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不斷深化。
截至目前,蒙古國共計收到550萬劑來自外國和國際組織的新冠疫苗,其中中國疫苗430萬劑,占疫苗總量近80%。據統計,蒙古國68%的居民已經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62%的人接種完兩劑疫苗,疫苗接種率在世界上保持領先水平。
蒙古國外長巴特策策格說,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蒙中兩國在緊急關頭給予對方支持幫助,可謂“患難見真情”,樹立了攜手抗疫的典范。
“我國民眾接種的疫苗絕大部分來自我們的友好鄰邦——中國。蒙古國政府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政府和人民在這個特別困難時期給予我們的巨大幫助。”她說。

2019年2月23日,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觀眾們參觀中蒙建交70周年“歷史的足跡”圖片展。
“我和愛人均接種了中國疫苗。”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經營一家咖啡店的蒙古國公民額爾登圖婭說,感謝中國援助疫苗,感謝政府組織接種,讓人們能夠盡早恢復正常的生活。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中蒙兩國在邊境口岸開設了“綠色通道”,保障貨物通關順暢,推動復工復產,保持兩國經貿合作穩(wěn)中向好發(fā)展勢頭。
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今年7月同習近平主席通電話時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蒙中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保持了良好發(fā)展勢頭。中國發(fā)展壯大為蒙古帶來重要機遇,為世界和平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蒙方愿同中方密切往來,推進各領域務實合作,積極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在多邊事務中協調合作,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蒙古國姑娘娜木卓瑪今年中學剛畢業(yè),她學習漢語12年了。別看她小小年紀,卻是個“獲獎專業(yè)戶”。在中小學的漢語學習期間,她參加了蒙古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的各項比賽,3次獲得中國民族舞蹈大賽一等獎、4次獲得漢語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3次獲得“漢語橋”中文比賽二等獎等,還屢次獲得中小學生“希望之星”獎學金。
娜木卓瑪說,通過參加比賽,她不但提升了漢語水平,還學習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對中國更加著迷。“小遺憾是沒能在蒙古國‘漢語橋’比賽中獲得冠軍,代表蒙古國去中國同世界中學生一起比賽。”
娜木卓瑪頗為得意地說,她曾在小學時候跟爸媽去了中國,擔任爸媽的“小翻譯”。之后她去了深圳、香港、北京、沈陽、呼和浩特、二連浩特等地,感受中國文化風俗,并成了中國美食的“迷妹”。“希望走遍中國、吃遍中國、‘吃透’中國。”她說。
在兩國領導人推動引領下,中蒙人文交流活動不斷開展,兩國民心相通的紐帶進一步拉緊。如今在蒙古國,像娜木卓瑪一樣對中國和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

2019年10月19日,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蒙古國中學生在表演中國民族舞蹈。
其米德策耶教授是蒙古國著名的漢學家,也是蒙古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蒙方院長。為了加深蒙古國民眾對中國的了解,他參與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蒙古文翻譯工作,還先后譯介了《論語》《大學》《中庸》《孫子兵法》《孟子》等中華傳統文化經典。
“能夠讓同胞通過這些譯作感知中國并了解中國人民,我很有成就感,”其米德策耶難掩激動,“我在不斷的研究和翻譯中,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更深了,這讓我樂在其中。”
如今在蒙古國,人們對中國文化越來越感興趣。“這是對我們漢學研究與傳播人員最大的鼓勵。”
作為山水相連的好鄰居,患難與共的真朋友,中蒙兩國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生動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秉天時,得地利,應人和。七年來,中蒙通過增進政治互信和相互支持,為兩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增添新內涵;抓住中蒙關系發(fā)展出現的大好機遇,推動中蒙關系發(fā)展進入快車道;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為中蒙兩國發(fā)展振興插上新翅膀……
草色無涯,越來越多中蒙友誼和合作的花朵在遼闊壯美的大地上競相綻放;一馬飛歌,越來越緊密的中蒙關系快鞭輕蹄奔向更美好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