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圖源:新華社)
中澳關(guān)系不斷走低之際,一家名為“澳大利亞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ASPI)的智庫逐漸走進公共視野。
近年來,這家總部位于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的智庫打著“獨立研究”的旗號,充當“反華”勢力“急先鋒”,長期炮制關(guān)于中國軍方介入澳大利亞大學、新疆、間諜等問題的不實報告,在中澳關(guān)系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
據(jù)《澳大利亞預警服務》等媒體披露,這家所謂的“獨立研究機構(gòu)”長期接受美國國防外交機構(gòu)和軍火商資助。其研究報告的觀點和線索要么來自美國反動非政府組織,要么使用無從證實和溯源的所謂募集證據(jù)。曾在澳大利亞外交部任職的梅納杜埃(John Menadue)表示,該機構(gòu)“缺乏誠信,給澳大利亞帶來了恥辱”。
不遺余力炮制“反華”謊言
澳大利亞有句諺語,“盯著太陽就不會被陰影困擾”。然而,近年來ASPI卻逐漸背棄陽光走向黑暗,不但大肆散播“中國威脅論”,還就涉疆等問題炮制大量不實“研究報告”。
9月24日,ASPI精心炮制了一份聳人聽聞的虛假涉疆報告,聲稱研究人員利用衛(wèi)星圖像定位和官方建筑招標文件分析并繪制了新疆地區(qū)380多處疑似“集中營”的地圖。

這張所謂地圖隨即在社交媒體上引發(fā)爭議。迪肯大學國際關(guān)系副教授潘成鑫在查詢后指出,報告中所謂的“吐魯番7號拘留中心”和“1號拘留中心”,實際上分別是吐魯番市高昌區(qū)退伍軍人事務局和高昌區(qū)工商信息化局。
ASPI的涉疆報告已經(jīng)不止一次遭“打臉”。今年3月1日,ASPI就發(fā)布了所謂《待售的維吾爾族人》報告,抹黑中國“使用維吾爾族強制勞動力”,聲稱大量維吾爾族人從新疆被轉(zhuǎn)移到中國內(nèi)地工廠“強迫勞動”。
對此,《澳大利亞預警服務》周刊記者梅莉薩·哈里森通過反查ASPI的參考文獻發(fā)現(xiàn),這篇報告許多重要的信息被忽視,消息源受到極度惡意的解讀或者是以一種誤導性的方式被曲解,誤導的程度只能用學術(shù)欺詐來形容。
“灰色地帶”網(wǎng)站3月26日的一篇報道披露,所謂“中國強制維吾爾族人進行勞動”的說法其實“是美國、北約和軍火工業(yè)授意發(fā)布的,目的是推動冷戰(zhàn)公關(guān)戰(zhàn)”。該研究所的報告往往不是基于真正的證據(jù),而只是為了煽動。
澳大利亞政界一些人士早已看透了這家研究所打著“學術(shù)”的旗號販賣“私貨”。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杰夫·雷比曾表示,“客觀、平衡、細微的研究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資助一個國家對中國的立場的倡導。”新南威爾士州前總理鮑勃·卡爾(Bob Carr)也曾指責該機構(gòu)炮制了“片面、親美的世界觀”。
背后“金主”浮出水面

在ASPI官方網(wǎng)站的首頁上,它宣稱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無黨派智庫,為澳大利亞的戰(zhàn)略和國防領(lǐng)袖提供專業(yè)、及時的建議”。然而,在不少澳大利亞學者看來,這家研究所并非其標榜的那樣“獨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