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和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對兩國來說,今年是一個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年份。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習近平24日在會見馬克龍時以“三個不變”總結兩國關系。他說,一是中國對中法關系的重視始終沒有改變。二是中法對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的共同追求始終沒有改變。三是中法合作互利共贏的屬性始終沒有改變。
“知古可以鑒今,為了更好前行。”站在兩國關系的特殊時刻,25日在與馬克龍會談時,習近平強調(diào):要把中法關系發(fā)展好,政治互信是關鍵,務實合作是必由之路,國民感情是基礎。
習近平說,新形勢下,中法雙方在這三方面要做得更好,要繼續(xù)探索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大國相處之道。即:
——政治上,既要筑牢互信的“堤壩”,也要豎立理想的“燈塔”。
——在務實合作方面,中法既要深挖市場的“源頭活水”,也要疏浚政策的“河道溝渠”。
——在人文交流方面,既要暢通政府間合作的“主渠道”,也要豐富民間交往的“涓涓細流”。
兩國元首一致同意,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打造更加堅實、穩(wěn)固、富有活力的中法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

當?shù)貢r間3月2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愛麗舍宮同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會談。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特殊的責任,特殊的貢獻
“中法攜手能夠改變世界,這一點在過去55年已經(jīng)得到多次驗證。”在訪前署名文章中,習近平如是說。
如其所言,當今世界正經(jīng)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處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中法同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大國,對世界和平與發(fā)展負有特殊重要責任。
從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到共建新型國際關系,從加強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合作到共同維護多邊主義,一直以來兩國這份“特殊”關系,既是互利共贏,也為世界做著特殊貢獻。
在此訪中,中法共同舉辦全球治理論壇,這項特殊議程彰顯中法關系絕不局限于雙邊范疇。26日,習近平在巴黎同馬克龍共同出席論壇閉幕式并致辭,德國總理默克爾、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等應邀出席,體現(xiàn)了中法關系的全球性和戰(zhàn)略性。
“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習近平援引法國這句諺語指出,各國應該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共同努力把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他進一步提出要破解四種“赤字”,即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fā)展赤字。
于世界變革的關鍵路口,中法通過這樣一個“重量級”論壇,顯示兩國正以自身相處之道,為“不確定”的世界持續(xù)注入確定性,為推動國際秩序良性變革共擔責任;也是兩國再次向外界發(fā)出各方攜手前行、同解時代命題的明確信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