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能否遏制中國制造2025?
美國對中國高端制造揮起的301調查大棒, 是否能阻礙中國制造崛起?
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美國以同樣的方式打壓日本,造成日本經濟長期停滯。有輿論認為中國會重蹈日本覆轍,但實際上兩者歷史背景、政治背景、經濟背景完全不同。
史煒認為,與日本當年相比,中國現在遭遇貿易摩擦有幾點不同,一是中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發(fā)展迅猛,工業(yè)轉型升級持續(xù)進行;二是中國實施了供給側改革,有效拉動國內增量需求,而日本當時的市場主要在國外;三是中國有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四是人民幣可控性強,外匯儲備充裕,日本當時沒有這個準備;五是中國有體制制度優(yōu)勢,如集中力量辦大事、特殊時期協(xié)調抵御風險的方式和路徑等。
接受采訪的專家表示,短期看,關稅大棒和301調查會對中國相關產品的出口造成影響,但長期來看,不會阻礙中國高端制造崛起。
苗圩曾表示,我國在完善基礎設施、豐富人力資本、完備產業(yè)體系、廣闊市場空間、高效動員體制等方面形成了突出優(yōu)勢。
近年,美國和歐洲國家都控制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這也鞭策中國制造更多依靠自己技術攻關取得驕人成績。
我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新支線飛機、大型液化天然氣船(LNG)、高速軌道交通等領域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百萬噸乙烯成套裝備、風力發(fā)電設備、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等裝備產品技術水平已躍居世界前列。
屈賢明說,在通信、高鐵、船舶、汽車、發(fā)電裝備等領域,中國出口美國本來就不多。關稅雖然會對出口有一定影響,但整體影響不大。
他認為,此次貿易摩擦不會對中國制造2025相關政策措施落地產生影響。相反,相信中國會更加一把力,在受制于人的短板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加快發(fā)展。
史煒表示,貿易摩擦對中國短期雖會有影響,但長期看會成為動力,促進中國制造的創(chuàng)新和結構調整,進而轉型升級提高質量。
專家認為,就中國的經濟體量而言,關稅對經濟影響不大,雙方也還有談判空間。同時貿易摩擦也不會阻擋中國制造崛起。中國應針鋒相對,但考慮到中國產業(yè)發(fā)展水平、某些技術的對外依存度,應避免大規(guī)模貿易戰(zhàn)。(劉育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