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在變,韌性不變
過去一年,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有增無減: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在這樣的背景下,第四屆進博會規(guī)模更大、質量更高,令人印象深刻。
為何能做到這一點?其實,只要來進博會場館轉一轉、看一看,就能體會到:進博會,是感受中國經濟韌性最鮮活的場景之一。

11月5日,人們在第四屆進博會上參觀。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民以食為天。每年的進博會,食品及農產品展區(qū)都是最“香”的展區(qū)。14億多人口和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的中國市場,蘊藏著任何人都不能錯過的消費升級潛力。
一個個小小的“果盤子”,就能看出中國消費的韌性。“前三屆的進博會上,我們陸續(xù)首發(fā)了一些新品,比如,巴西甜瓜、菲律賓牛油果等,相繼成為‘爆款’。”都樂中國品牌總監(jiān)王娜說。今年進博會的“果盤子”又上新了:紫色表皮的雞尾酒番茄、一根吸管就能開啟的椰子、香甜濃郁的比利時紅啤梨……中國的消費市場“芳香四溢”。

11月8日在第四屆進博會食品及農產品展區(qū)拍攝的一個展臺。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中國經濟韌性十足,中國機遇不容錯失,這已成為各家展商的共識。
很多人還記得,第二屆進博會上,世界最不發(fā)達國家之一的馬達加斯加展商,雇傭當地村民趕著牛車,把這個島國的特色農產品運出產地,才來到中國。
今年,這類參展故事又有了新版本。
“這21天,值得!”法國智奧會展集團駐中國代表、大中華區(qū)聯(lián)合總裁吉娜思這樣說。
為了能參加本屆進博會,她提前完成了“14+7”的集中隔離、社區(qū)健康監(jiān)測和相應的核酸檢測。“進博會不單是新產品、新服務的展示平臺,更是行業(yè)乃至跨行業(yè)交流盛會,也是我們在中國發(fā)展的‘加速器’。我們一定不能缺席!”吉娜思說。
特殊之年的進博會,用極具韌性的表現,給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