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港媒稱新冠疫情給中國垃圾處理敲警鐘:宅家制造更多快遞垃圾
參考消息網(wǎng)6月24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wǎng)站6月22日刊文稱,新冠肺炎大流行促進了快遞服務,但也給中國帶來了更多的垃圾問題。文章摘編如下:
數(shù)周來,中國各地城市的街道空空蕩蕩,商店關(guān)門,人們閉門不出,以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但對于在北京經(jīng)營垃圾分類公司的徐源鴻來說,生意從來沒有這么好過。
他的公司“愛分類”每天要處理大約800噸垃圾。他說:“大家待在家里,就有更多的時間制造垃圾了。”
今年2月,“愛分類”公司每天在北京要處理的垃圾比平時多了20%,其中許多是快遞垃圾。
由于實體店暫時關(guān)閉,消費者閉門不出,此次新冠肺炎大流行促進了快遞服務,使之成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這也進一步增加了中國快遞經(jīng)濟制造的堆積如山的紙箱、塑料容器和泡沫包裝的數(shù)量。
20年來,快遞業(yè)務在中國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顯示,從2000年到2018年,每年包裹的包裝材料使用量從2.26萬噸增加到了超過940萬噸。
中國國家郵政局說,2019年中國快遞員投遞了600億件包裹,比前一年增加了四分之一。
綠色和平組織說,塑料約占所使用包裝材料的十分之一。絕大部分不可降解的廢物每年會被填埋或焚化。
為了遏制病毒傳播,上海的金融工作者張玉簡(音)2月和3月的大部分時間居家辦公。她說:“我在網(wǎng)上訂購了很多東西——每隔一天就有一個包裹,每周訂購食品雜貨。”
對快遞商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加上由此產(chǎn)生的垃圾,給中國的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帶來了壓力,中國不斷增加的中產(chǎn)階級消費者即將使該設施不堪重負。
中國的垃圾填埋場處理了該國一半多一點的垃圾,填埋速度快于預期。位于西安的中國最大垃圾填埋場在提前20年達到極限后,于去年11月關(guān)閉。
因此,中國越來越依賴垃圾焚燒廠來處理垃圾和發(fā)電。2018年,這些設施焚燒了中國2.28億噸城市垃圾當中的45%,而10年前的比例為15%。
近幾年,中國政府開始在上海等城市實施異常嚴格的垃圾分類舉措。但有些環(huán)境監(jiān)管機構(gòu)說,這些措施還不夠。
推動減少中國農(nóng)村垃圾的環(huán)保公益組織“零廢棄村落”的創(chuàng)始人陳立雯說:“快遞產(chǎn)生的垃圾不僅僅是消費者的責任。這應該是所有相關(guān)各方的責任,包括制造商、政府和民眾。”
她說:“終極目標必須是減少廢棄,而不能只是回收利用。因為所有的可回收物最終都會變成垃圾,增加了需要填埋或者焚燒的垃圾的數(shù)量。”
陳立雯說,中國應該出臺法律,要求工廠用比較環(huán)保的替代品取代一次性用品和容器。
(2020-06-24 10: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