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長沙8月30日電 題:“洪線”逆險守家國——抗洪一線的凡人星光
新華社記者
星光微芒,卻能聚成璀璨的銀河。
今年以來,我國多地發(fā)生嚴重洪災。在一線抗洪大軍中,搶險“父子兵”、守堤大學生、深夜“食堂”主、義務救援隊、電器搶修隊……在封堵決口的鏖戰(zhàn)里,在深夜值守的堤壩上,在受災群眾的安置點,在排查險情的陣地中……一個個平凡身影,共同筑起抵御“洪魔”的生命之堤。

這是8月6日在湖南省沅江市茶盤洲鎮(zhèn)拍攝的搶險突擊隊隊員黃宗如(右)、黃勇父子。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上前線:洪水不退,我們不退
“慢慢走,看仔細!”7月13日凌晨3時,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八里湖外江龍鳳寺泵站堤段,江軍反復叮囑兒子江林濤。天氣悶熱,蚊蟲密密麻麻,江林濤緊跟著父親的腳步,褲腿上裹著泥巴,眼睛熬得紅腫,腿上青一塊紫一塊。他說:“只要堤壩安全,苦點累點不算什么!”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在蘄春縣公路管理局工作的江軍主動請纓加入黨員志愿者服務隊;放假回家的兒子、大學生江林濤也不甘落后,加入高速公路卡口值勤隊伍,連續(xù)60多天投身防疫工作。
上陣父子兵,抗疫又抗洪。7月初,洪水肆虐黃岡,面對800米的責任堤壩,父子倆并肩作戰(zhàn),每天仔細巡堤:白天扒開草堆仔細查險,晚上赤腳探入水中測水溫,一刻不敢放松。
在湖南、四川等地的抗洪戰(zhàn)場上,也有逆險而行的“父子兵”——
湖南省沅江市茶盤洲鎮(zhèn)地處洞庭湖的“水窩子”。今年一入汛,68歲的村民黃宗如和兒子黃勇就報名參加了搶險突擊隊。突擊隊50名成員來自全鎮(zhèn)各行各業(yè),大多經歷了前些年的洪水災害。黃宗如說,隊員們都是主動報名,“經歷過家園被洪水淹沒的痛苦,我們不希望再發(fā)生那種情況。”
7月初開始,茶盤洲鎮(zhèn)接連出現(xiàn)險情,黃宗如、黃勇和突擊隊“戰(zhàn)友”們一起,平均每天都要參加一次搶險。
7月26日,在一處管涌現(xiàn)場,黃勇跳進管涌中心,在翻滾的泥漿中搬運和投放砂石、造圍堰,從下午奮戰(zhàn)到子夜,險情終于被控制。還沒來得及喘口氣,黃勇和父親又趕到另一處管涌現(xiàn)場參加搶險……次日凌晨2時,黃勇胸悶頭暈不已,回到岸上準備休息片刻,剛坐下就倒下了,人事不省。
“醒來時我已躺在市醫(yī)院的ICU病房。”在洞庭湖的大堤上,記者見到出院后重返抗洪一線的黃勇時,他全身都被汗水和泥水浸透。
近日,受歷史罕見特大洪水影響,四川省樂山市的樂山大佛被洪水漫過腳趾。
8月17日晚,洪水來得迅猛,大渡河上的鳳洲島交通中斷,瞬間成為孤島,島上1020名群眾被困。經過研判,樂山市救災指揮部決定采用島內用小船搜救后統(tǒng)一集中安置到島上高處,再使用大船轉移到市區(qū)的方法進行救援。
62歲的羅應付和兒子羅強在岷江下游犍為段開貨船,駕船經驗豐富。獲悉海事部門希望社會船只協(xié)助樂山轉運裝備和群眾,父子倆二話不說,8月18日一早就開船出發(fā)。
“我第一次見這么大的水,河水翻滾,河面上漂著很多樹枝,就怕船出問題。”羅強回憶說。
父子倆沒有退縮,把船開得比以往更加小心,從島上群眾轉移點到河對岸的安全地帶平時只需要開5分鐘,這次用了兩倍時間。第一趟下來,羅強手心里全是汗。
一趟下來,最少轉移80多人,最多200人。隨著對水況逐漸熟悉,父子倆的船越開越穩(wěn),“轉移輪渡”一直開到晚上8點多。
在各地黨委政府的組織動員下,許多社會志愿者沖上防汛抗洪一線。重慶市8月18日啟動防汛I級應急響應后,全市調集專群結合的應急救援隊伍2.8萬人、大型救援設備3400余臺(套);在甘肅省隴南市抗洪救災一線,當?shù)爻闪⑶嗄曛驹刚咄粨絷?50多支,召集志愿者4000多人;在“八百里洞庭”的“洪線”上,各地“村村響”農村廣播發(fā)出動員令后,成千上萬群眾走上防汛一線,與解放軍戰(zhàn)士、武警官兵一道,與黨員干部、應急救援力量并肩,分段把守責任區(qū),24小時“三班倒”巡堤、搶險。
“‘洪’字怎么寫?是三點水加一個‘共’。這代表什么意思?就是要大家共同行動,跟洪水打仗的意思。”夜色深沉,在湖南省安鄉(xiāng)縣大鯨港鎮(zhèn)一個防汛險段,義務巡堤員孫銀清說:“洪水不退,我們不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