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暴派煽動敵意粉碎互信
文章稱,香港過去是個互信度頗高的城市,不論是人與人之間,又或者市民與特區(qū)政府機構之間,然而,在這次4個多月的暴力沖擊中,一切信任都被粉碎。
在人與人之間,市民現(xiàn)在都不敢較易在公眾場合表達政見,怕一不小心就成為“黑衣魔”的針對對象。今年7月初,一名打扮中性的女子路過旺角時,一時好奇舉起手機拍攝,立即被暴徒指控為“便衣女警”。暴徒對她又拉又搶,要求她交出手機、“承認身份”云云。即使該名女路人多次表明自己不是女警,暴徒都不肯相信。其后該名女路人報警,警方及時趕到解救,有關案件也正在審訊。
在市民對特區(qū)政府信任方面,以往市民都會相信官方說法,但現(xiàn)在官方的任何說法,只要牽涉到這4個多月的暴力沖擊,都會被質疑一番。
務實、理性、實事求是是香港社會過往很大的優(yōu)點之一,但這次的暴力沖擊,伴隨著的是滿天飛的謠言謊言,香港人求真的態(tài)度,被煽暴派不理性甚至刻意為之的誤導言論所掩蓋,整個社會都陷于這一刻義憤填膺地作出指控,下一刻“集體炒車”,卻又急著再去抹黑其他目標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
校園往往被視為不受外界污染的平靜空間,但現(xiàn)在暴徒要鼓吹暴行時,常常會將魔爪伸向校園。煽暴派想方設法想讓暴力沖突延續(xù),早期已提出要學生罷課“支持運動”,其后又煽動學生搞所謂的“人鏈活動”。即使一開始沒有什么學生參與,煽暴派也以“校友”名義到校外筑“人鏈”,以影響學生。
教師也飽受困擾。香港理工大學專上學院講師陳偉強就因為在報章撰文批評暴徒暴行,竟被學生非法禁錮近5小時,更被學生出言恐嚇羞辱、用激光筆照射。
滋擾報復、消滅眾見 暴力起底侵犯隱私
香港人重視人權,隱私也不例外,但在這次連月的暴力沖突中,同樣也踐踏了市民最為重視的隱私。最先被針對的當然又是警方,煽暴派隨意將警員的個人資料放上網(wǎng),甚至張貼于墻上,連警員家人亦不能幸免。
有暴徒更鼓動他人“放料”至所謂的Telegram群組,企圖借秘密通訊軟件逃避責任,甚至慫恿警員自行“出賣同袍”,以換取不被公開資料的“免死金牌”,手段齷齪,明顯是黑色恐怖。
所有公開發(fā)言撐警、撐特區(qū)政府的人,又或者阻撓暴徒做出堵路、打人暴行的人,往往也會被煽暴派起底,威脅要去滋擾他們的家庭、工作場所及店鋪,令大家人心惶惶,不敢發(fā)聲。
若市民在公眾場所舉起相機拍攝暴徒暴行,必然會被要求“審查”手機內容。就連在公眾場所用手機與親友討論近日事件,也要提防被身邊的煽暴派偷偷拍下對話內容放上網(wǎng)。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表達的權利。”這是一句過往港人常掛在嘴邊的話,以展示民主社會中的討論,會尊重不同人的言論自由。不過,過去4個多月,暴徒一言不合就動用私刑對付異己,而所謂的“和理非”也默許著這一切的發(fā)生。
小市民無發(fā)聲空間,不同公眾人物也受到恐嚇,例如建制派參選人會因為其政黨而被滋擾,連貼上建制派參選人海報的店鋪也被視為“藍店”,被暴徒揚言要去“裝修”搞破壞。美心集團創(chuàng)辦人長女伍淑清就因曾發(fā)表批評暴徒的言論,而令美心集團旗下店鋪成為暴徒的針對對象,由一開始去圍堵、齋坐等阻撓營業(yè),到之后搗毀店鋪等,都是對言論自由嚴重的打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