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喜和(右一)與兒子郭建軍(右二)、孫子郭濤(右三)。王智超 攝
2012年,郭家在沙地里又蓋了5間平房,一家人都搬進了新家,而他們家也是方圓五公里唯一的住戶。
“2016年我們這里也通上電了,吃的用的都不再需要背了。條件好了,開車往返于村子和沙地的家也僅需20分鐘。”郭建軍說。
經(jīng)過一家?guī)状说呐Γ?.5萬畝荒沙目前已全部被綠植覆蓋。“我們這里現(xiàn)在只起風,不起塵了。”
荒沙得到了初步固定,郭建軍又面臨新的挑戰(zhàn):用壽命更長的樟子松逐步換掉爺爺和父親種植的楊樹。“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種了2萬多畝了,預(yù)計3到5年,我要將楊樹全部換成樟子松。”
24歲的郭濤是郭家的第四代,今年剛剛大學畢業(yè)。他準備先在外邊學習一些本領(lǐng),在父親需要的時候,隨時回來接過家族的治沙大業(yè)。
談?wù)撈饘鹤拥南M?,郭建軍說,現(xiàn)在這里常綠樹有了,他希望子孫后代能把這里治理得鳥語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