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現(xiàn)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之后的又一中國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究竟有何魅力?在去年10月通車后,港珠澳大橋車流、人流情況如何?
9月6日,風和日麗,伶仃洋海域碧波蕩漾,“活力灣區(qū) 世界共享——東南亞主流網(wǎng)絡媒體灣區(qū)行”大型聯(lián)合采訪活動來到港珠澳大橋。
此次活動是省委網(wǎng)信辦首次邀請來自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主流網(wǎng)絡媒體到廣東省進行采訪報道。
“東南亞主流網(wǎng)媒灣區(qū)行”在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合影留念。 圖/羊城派記者 王丹陽
“復興橋嘆盛世偉”
早上9點,從珠澳口岸人工島出發(fā),感受ETC自動收費的先進技術,途經(jīng)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中國結”、九洲航道橋“風帆塔”,江海直達船航道橋“海豚塔”處,采訪團到達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
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主流網(wǎng)絡媒體采訪團參觀港珠澳大橋。 圖/羊城派記者 王丹陽
一路上的晴朗好天氣,天空不停起降的飛機,伶仃洋上穿梭船舶,吸引了不少采訪團成員紛紛轉換座位,拿起手機、相機記錄粵港澳大灣區(qū)的蓬勃活力。
“到現(xiàn)在為止,港珠澳大橋使用人次突破千萬,單日高峰達13萬人次,日常平均達5萬人次。”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余烈向東南亞主流網(wǎng)媒灣區(qū)行采訪團介紹港珠澳大橋的基本情況。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使用壽命120年;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鋼結構橋梁,僅主體工程的主梁鋼板用量就達42萬噸,相當于10座“鳥巢”體育場或60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