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卑到熱愛 靠雙手贏得尊重
鏡頭里的月月看起來很樂觀,雖然工作很辛苦,環(huán)境很惡劣,但是姑娘的一言一行卻向我們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從15歲開始到現(xiàn)在,月月已經(jīng)在廢品回收站里工作了近10年,這一路走下來并不容易,她也曾感到自卑,選擇過放棄。
馮月月:我(現(xiàn)在)心里面還好,主要是我爸他們,特別是我爸,因為他出來做這個(廢品回收)讓我書沒讀的嘛,心里面就一直,就是說對我可能心里面就是有點愧疚的那種,昨天晚上還在說這個事。
因為天氣原因,下午的活兒結(jié)束得比較早,月月決定帶孩子去超市轉(zhuǎn)轉(zhuǎn)。去之前,娘倆特意回家換了一套新的衣服和鞋子再出門。

馮月月:我要是不干活,估計手還可以,主要是干活也是干時間久了,然后干活也干得比較早了,這個手的骨節(jié)現(xiàn)在都變形了,是吧?對吧?
10年前,月月的父母從安徽老家到蘇州從事廢品回收工作,沒多久,剛初中畢業(yè)的月月也來到了蘇州,因為家庭條件不富裕,她沒能繼續(xù)讀書,而是跟著父母一起收廢品,這曾經(jīng)讓她覺得抬不起頭。
馮月月:剛好我們(回收站)旁邊有一個小賣部,來買東西的也特別多。那個時候一忙起來的話,特別就是說年輕人呀,他們從身邊這樣來回走來回走,那真的覺得好自卑的那種感覺,就是可能頭低的呀,或者說趕緊跑到房間里,跑到里面去一點,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等外面沒什么人了再出來,把外面該收拾的給收拾了,(覺得)自己做的這件事情很臟,自己身上的衣服也很臟,做的這個工作也是覺得會比別人(矮一截),是一件(被人)看不起的工作。

每天穿梭在廢品堆中,渾身臟兮兮,分揀廢品還是門學問,要耗費耐心和體力。在收廢品2年后,17歲的月月離開父母,去了外地一家電子工廠打工。
馮月月:上班那兩年可能是理解到了,外面的生活(也)很難。他們兩個在這邊,我走了以后還特別辛苦嘛??赡芪以谶@邊的話,他們七點鐘就可以收工了,但是我走了,他們可能要做到晚上十點鐘,后來想想我就回來了。
2013年,月月重新回到了廢品回收站,隨著國家和社會對垃圾分類問題的逐漸重視,月月對自己工作的看法也逐漸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馮月月:看電視或者說自己去在手機上面刷,刷到一堆紙板回收了以后,可以再生,可以重新做成多少紙板,然后就會慢慢理解自己這個行業(yè),我這個行業(yè)也挺不錯的。我讓這些垃圾都又重新回收了,然后又重新變成了資源。我們都是在為自己的生活,在靠自己的雙手、汗水在打拼,都值得尊重的,不管每一個行業(yè)都是的。
現(xiàn)在,垃圾分類已經(jīng)成了月月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習慣,而向別人科普分類知識和竅門也讓她樂在其中。
在月月的眼中,作為垃圾再循環(huán)生產(chǎn)鏈條上的中轉(zhuǎn)站,每一家廢品回收站的存在都很有意義。除了做好現(xiàn)在的工作,未來,她還想用空閑時間做垃圾分類的志愿講解員,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參與其中。

馮月月:有一句話不是這么說的嘛,“垃圾你扔錯了地方它是垃圾,扔對了地方它就是資源”。
記者:(想)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把垃圾分類這件事情再推進一點。
馮月月:對,這是一件好事,要把它做好、做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