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六到團組,與代表委員共商國是。談“緊日子”和“好日子”、談脫貧要確保“任務如期完成”與要確保“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談“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發(fā)展經濟”,今年兩會,習近平這樣講“辯證法”。

1. “緊日子”與“好日子”
“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這是我們黨的宗旨和性質所決定的。”3月5日,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談起了“好日子”與“緊日子”的辯證法。
這句話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習近平指出,過去我們黨靠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不斷成就偉業(yè),現(xiàn)在我們仍然要用這樣的思想來指導工作。
這句話也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減輕企業(yè)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各級財政預計將面臨很大壓力。習近平引用了一句俗話:“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到一世窮。”他強調,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足國之道,節(jié)用裕民”。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央財政一般性支出壓減5%以上,減輕企業(yè)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一邊是政府的“減法”,一邊是民生的“加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幾項工作安排,生動詮釋了“緊日子”和“好日子”之間的“辯證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