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烏鴉的堅持不懈
學生們體驗后才發(fā)現(xiàn)
一個實驗做下來,小學生們還真有不少新發(fā)現(xiàn)。
“我第一次實驗,瓶子里的水只有三分之一的樣子,石子放了一半就高出了水面,之后再放石子,水面就不再上升了。”學生夏博羿說。在實驗時,他使用的是圓柱形的玻璃瓶,瓶身細長,粗細均勻,瓶頸短瓶口小,和通常店鋪里售賣的裝果汁的瓶子類似。
第一次實驗失敗后,夏博羿將水加到了一半以上,又做了第二次。為了確保實驗?zāi)艹晒Γ攀訒r專挑大的,結(jié)果放了48顆石頭后,水面就上升到了瓶口。
“可是烏鴉的嘴很小,大石子它應(yīng)該銜不起來。”想到這里,夏博羿又做了第三次實驗,還是大半瓶水的量,他根據(jù)烏鴉喙的大小,專門挑小的石子放入瓶內(nèi),大概放了111顆石子后,水面成功上升到了瓶口。
整個實驗做下來,夏博羿用了一個半小時,做完后整個人腰酸背痛。他和媽媽感嘆道,自己用手撿石子都這么累,何況小烏鴉用的是嘴巴,實在是太辛苦了。
夏博羿說,如果他是那只小烏鴉,一定要找水比較多的瓶子,否則不管放多少小石子下去,水都不會漫上來。他對記者說,因為通過這個實驗他明白了,要想通過放石子的方法喝到水,起始水位應(yīng)該要在瓶身的一半以上。
有個學生做完實驗后,發(fā)現(xiàn)通過一個個放小石子提升水位的方法實在太累,這樣子下去“烏鴉不是渴死,而是被累死了”。
在實驗中,孩子們還感受到了小烏鴉堅持不懈的精神,學會了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蔣校長對記者說,讓孩子做這個實驗,初衷是為了讓他們學會在遇到困難后,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烏鴉喝水的故事還涉及到許多科學常識,比如為什么將石頭放入水中,水就會上升等,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實際操作,孩子是很難領(lǐng)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