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造船工業(yè)領域與中國展開激烈競爭的韓國,其造船訂單總量從噸位上看雖少于中國,但并沒有拉開大的差距。而由于韓日歐在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建造方面各有看家本領,如果換一個比較方式,比如從造船總價值上來衡量,世界造船業(yè)的排名很有可能得出另一個結論。
為了實現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轉變,中國造船工業(yè)近年來在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研制方面不斷發(fā)力,攻克了一個個原本被歐美日韓造船廠壟斷的關鍵技術。這一次交付的世界最大箱位集裝箱船——宇宙輪,便是中國進軍高附加值船舶領域的一次成功實踐。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船舶也能像中國高鐵一樣,成為“中國智造”的閃亮名片,被全世界接受。

目前,中國海運船隊規(guī)模已經達到世界第三,集裝箱吞吐量更是達到世界第一。但是與造船工業(yè)相類似的是,中國海運業(yè)在世界上仍然是大而不強。這是因為國際海運的標準,是由英美等西方強國制定的。所謂得標準者得天下,英美數百年航海殖民積累下的家底外加擁有先進的技術,在全球航運業(yè)擁有最強的話語權,而這種話語權最終體現在利益分配上。
目前,中國正在積極推行“一帶一路”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這都離不開全球自由貿易。而無論是能源原材料的進口還是貨物的出口,都需要依賴海運??梢哉f,海運,是中國實現上述兩個偉大倡議的推進器。
近年來,西方國家雖然在海運總量上逐漸被中國超過,但憑借在海事仲裁、海事保險、船級注冊等方面的壟斷地位,仍然坐擁全球海運市場的最大紅利。西方國家通過把持海運游戲規(guī)則,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與全球自由貿易及均衡發(fā)展是背道而馳的,對中國及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也是不公平的。
為了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推動全球均衡發(fā)展,中國海運業(yè)就要代表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爭取更多的話語權。此次交付的宇宙輪,便是中國海運行業(yè)與造船工業(yè)攜手爭取國際航運話語權的一個具體實踐。
(作者:魯曉冬,國際銳評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