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我們必須著力解決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中存在的障礙和弊端,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加強黨對各領域各方面工作領導,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使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的重要任務。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加強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職能,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機構職能優(yōu)化調整,構建起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必須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唯此,才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zhí)行能力的集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已經并將繼續(xù)發(fā)生深刻變化,治國理政的任務更加艱巨,對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及職能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變革在新時代大潮中已雄壯開啟。
擁抱新時代勇往直前
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黨和國家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履職能力與有效治理國家和社會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不少問題。這些亟待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鞏固和發(fā)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zhàn)線,確保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實的民主權利,讓社會主義民主的優(yōu)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取得重大進展,為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黨和國家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履職能力與有效治理國家和社會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一些領域黨政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jié)問題比較突出等。這些亟待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對體制和機構進行調整完善,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3月17日上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五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20多項改革,涉及范圍之廣、調整程度之深,堪稱改革開放40年來歷次機構改革中最有遠見和魄力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