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她又找到一份拖地的工作,半夜12點拖宿舍走廊的地,一個月掙130元,她樂此不疲。
每到暑假,烈日下,王珊擠公交車,往返于武漢三鎮(zhèn)當家教,由于手指殘缺,握不住扶手,站不穩(wěn),經(jīng)常摔倒。
老師和同學知道她的家庭情況,大一時,幫她申請了國家助學金3000元。大二,再次申請時,她堅決不要,“給其他困難的同學”。
打工占用了大部分業(yè)余時間,但王珊的學習并未放松。
每天早上,寢室的同學還在睡夢中,她就悄悄起床,背著書包到操場上晨讀;夜晚,同學們關燈睡了,她躲在被子里,開著小燈看書。
大二獲得許家印獎學金5000元,大三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和濮耐獎學金3000元,大四獲得國家獎學金8000元,順利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自學商務英語和日語……一張張證書見證著她的成長與收獲。
靠獎學金和兼職打工,大學期間她從未向家里要過錢,相反還補貼家里。大三拿到獎學金,她給家里買了一臺電視機,爸爸逢人就說,“這是我女兒用獎學金買的”。
大四時,王珊以專業(yè)第二名的成績順利獲得保研名額。
她想申請浙江大學,戰(zhàn)戰(zhàn)兢兢給導師發(fā)去一封郵件:“我是一名殘疾人,手指的缺失讓我更加不畏困難與挑戰(zhàn),更加專心致志。我向老師保證,我的雙手不會給我?guī)砣魏蔚淖璧K,不管是在生活、實驗還是工作上。”
“我看重學生的科研素質、心態(tài)與能力、培養(yǎng)潛力,學生身體方面的疾患,只要不影響科研工作。”導師的回信給了王珊無限力量。面試后,王珊成功地獲得保研,還是碩博連讀。
一路走來,這個柔弱女孩的艱辛付出,師生們都看在眼里。
她手指殘缺,別人一只手可以拿住的東西,她要用兩只手才能拿穩(wěn)。撕透明膠,短缺的手指使不上勁,她拿著鑷子,挑開小口子后再撕,用完后折一下,便于下次好撕,“用腦子彌補身體殘缺”。
輔導員李佳說王珊是自己見過的最勤奮、最自強的學生。無數(shù)個節(jié)假日,王珊默默地在實驗室工作,經(jīng)常從早上8點做到晚上10點半。
在室友劉會芳看來,王珊在大學四年度過了比很多身體健全大學生更精彩的時光。
大學期間,只要有競選、比賽等活動,王珊都積極報名參加。她先后競選班級團支書、學院團委秘書部部長,參加了辯論賽、演講比賽。大三時,王珊主動申請做了2013級班主任助理。
她積極參加各種科技活動,完成了“湖北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武漢科技大學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最近半年,她一直在浙江大學做一項利用硅膠“薄膜”導電測量脈搏、血壓實驗,攻克了所有難題。
武漢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孫國勝聽說王珊的事跡后感動不已。這所以鋼鐵專業(yè)聞名的學校,一直在著力培育學生的“鋼鐵品質”,在他看來,王珊歷盡“千錘百煉”,鍛造成了一塊質量優(yōu)良的好“鋼”,為校園學子的成才寫下了最好的注腳。
臨近畢業(yè),王珊依然忙碌著,做兼職、自學軟件,讀科研文獻……這個總是笑聲朗朗的女孩,人生即將掀開新的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