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悅看來,復制致遠艦是一件具有十足魅力的事情,作為一個研究者,能夠看到自己一直琢磨研究的軍艦能夠以1:1的形式神奇再現(xiàn),很令人激動。同時,復制定遠艦花費資金較大,需要很多條件共同促成,既然有人愿意復制致遠艦,而且是一個很恰當?shù)睦碛桑谶@種情況下,任何一個對這條船有興趣的研究者都會主動站出來,使其更像歷史上的致遠艦?!熬退闼麄儾徽椅?,我也會主動去找他們?!痹?jīng)參與復制過定遠艦的陳悅說。
鏈接
致遠艦的由來
1884年中法戰(zhàn)爭時,福建船政水師在馬尾海戰(zhàn)時十分鐘不到就全軍覆沒,當時對清政府刺激非常大,船政艦隊覆滅后,其擔負的臺灣海峽的海防就變成真空,清政府為了填補臺灣海峽的海防,決定向歐洲購買四艘先進的巡洋艦。當時爭議很大,李鴻章提倡在德國買,但駐英國的公使建議買英國的,爭議之后,清政府決定最后在德國、英國各買兩艘,同時吸收兩國的技術,又讓兩國形成競爭關系,都為清政府好好造艦。
“致遠艦是當時在英國買的,是當時著名大師設計的,排水量為2000多噸,火炮的口徑不大,主炮的口徑210毫米,當時因為配備的德國炮彈很多,李鴻章提出把致遠艦的大炮換成德國的,用英國的炮架,加德國的炮管,這是很特別的?!标悙傉f。
當時,致遠艦做了一個大膽嘗試,以前軍艦都是注重前進火力,而英國設計師同時也在注重側面火力,這是適應日本縱向戰(zhàn)術的軍艦,“很可惜只有兩艘,改變不了結果。”陳悅說。
對話
“駐守劉公島20年,我的甲午情結”
作為北洋海軍基地和甲午戰(zhàn)爭古戰(zhàn)場,劉公島成為了銘記甲午歷史的要地。1985年,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設址于北洋海軍提督署,開始對外開放。時年37歲的威海人戚俊杰被作為博物館館長派駐到劉公島上,一待就是20年。
時值甲午戰(zhàn)爭120周年,北洋海軍提督署復原陳列展覽今天起全面對外開放。年過花甲的原館長戚俊杰百感交集,向京華時報記者講述了他的甲午情結。
這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甲午情結。你真正進去了以后,馬上就會想到自己的祖先在那做過什么,是怎么做的,想到今天我們應該怎么做。
—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原館長戚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