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前要先拜拜
臺灣的春節(jié)假期是從除夕到正月初五,從初六開始,不論是公家機關還是公司行號,新年開工前都會先拜拜。所以這時候走在街上,機會看到單位、店鋪門前會擺著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香爐,旁邊則擺放著各式貢品,比如餅干、方便面、水果等等。
而在早年,貢品一般以菜肴為主,但是需要提前買菜、烹飪,事后還要馬上吃,這些流程不便于在都市中進行,因此就改成以包裝食品為主。但是不論這些貢品怎么變化,有一樣確是大多數(shù)人的鐘愛:鳳梨。因為鳳梨的閩南語發(fā)音是“旺來”,大家希望靠它新年沾沾喜氣,運勢更旺。
除了拜拜,大家還會燒金紙,最后以燃放一串鞭炮結束拜拜,拉開開工序幕。這時候,滿大街都是此起彼伏的鞭炮聲。

燈會游園花樣多
正月十五鬧花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在辦燈會方面,臺灣的參與度很高,活動也都由各地的政府主導,時間長短不等,但都會涵蓋正月十五那天。比如今年舉辦的就有嘉義的臺灣燈會、臺北的臺北燈節(jié)、新北市的平溪天燈節(jié)、南投燈會、高雄燈會等等,這些燈會都強調(diào)別出心裁,用特色造型、有科技感的燈光主體展示自己吸引眼球的一面。
在嘉義,2018臺灣燈會主打“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結合的五感體驗,比如“235大樂園”入口就是“嘉義霓好”的霓虹燈,采用紅外線偵測。當自動感應到民眾入場時,燈的設備會用普通話、英語、日語、閩南語、客家語說新年賀詞;而園內(nèi)的“音節(jié)斑馬線”則將日常生活元素和科技燈光結合,看似是普通斑馬線,但是能在游客腳下亮起七彩燈光,甚至踩奏出一首美妙的樂曲。
而在臺北西門町,2月24日開幕式當天中午就有人潮涌入。由于今年是狗年,因此以狗的形象作燈光主體的展示就很多。例如有立體造型的史努比燈,也有臘腸狗的光雕秀。同時,今年上海旅游局也帶來燈光秀的展示,整組花燈以上海陸家嘴的地標建筑物為基礎背景,包括三高一塔:上海中心大廈、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金茂大樓以及東方明珠電視塔,以及融入石庫門、豫園、迪士尼樂園等上海代表性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