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賴清德的最佳下臺時機已過,敗選當晚若堅辭走人,就不會有反被自己“閣員”與蔡英文隔空遙相呼應(yīng),慘遭架空,葉俊榮在開“勉予同意”記者會前一小時以簡訊“被通知”的困窘。另外,處理好“中央政府總預(yù)算”從來就不是問題,他自己可以先下臺,總預(yù)算是事務(wù)性質(zhì),可交由副手代理,2014年國民黨慘敗的當晚,當時臺“行政院長”江宜樺便請辭,馬英九也即刻準辭,如果管案提前在四年前發(fā)生,也與江宜樺無關(guān)了,有此前車之鑒,賴清德會看不清楚?
既然最佳下臺時間點不再,賴清德還有下臺的問題,或者說需要下臺嗎?仔細咀嚼一下他的講話或許可以找到答案。他說執(zhí)政的列車不會停,“有人上車有人下車”,記者會當天,臺“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因參選民進黨主席,同一天已向賴遞出辭呈。時間往前推,甫敗選時,“環(huán)保署長”李應(yīng)元、“交通部長”吳宏謀、“農(nóng)委會主委”林聰賢,“被以戰(zhàn)犯”要求下臺負責,成為首批下車的“閣員”,奇怪的是,不管是自行請辭,抑或外傳將于某個時間點下臺,賴清德仍舊坐在列車頭的駕駛座上繼續(xù)開車,尷尬的是,有一位“閣員”以預(yù)期駕駛員將更換為由,竟出腳踢了賴一腳,還高喊“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引來其他乘客的側(cè)目。
臺灣有句俗諺叫做“沒在欠過年的”,意指如有金錢借貸、欠親朋好友人情,不宜把“債誤”拖欠至新的一年,換言之,管案也不宜拖到2019再處理,所以要快刀斬亂麻,認賠殺出,不惜再陪了一位“教育部長”也要趕緊結(jié)案,否則持續(xù)深陷在此泥淖,明年還得騰出手來處理這個大麻煩,為免夜長夢多,府院各司其職,扮演黑白臉,決定出手放行管案。這就是在對的時間點做對的事。
然而,放行管案需要大伙通力何作演出戲,就是要仿照日本幕府時代的“下克上”,葉俊榮(下屬)要克賴清德(上司),而且葉還要被犧牲才夠壯烈。這還不夠,還要加碼說是為了接任的人鋪平道路,必須先清理管案這個戰(zhàn)場,所以劇本要寫得夠狗血,劇情要夠峰回路轉(zhuǎn),讓觀眾看不清、視不明,蘇貞昌就在此時閃亮登場了,其實蘇就是一個大煙霧彈啊﹗
列車靠站乘客上車下車是極為自然的事,但很少人會認為駕駛員也要同時下車,駕駛員只有在終點站到了才會下車兼下班,問題是終點站到了嗎?(作者系臺灣資深媒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