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言浩
陳其南任臺灣的故宮博物院院,他對媒體說:“上任后的重要任務是‘故宮臺灣化’,讓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chǎn)生連結,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人文地理學中有所謂的‘飛地’(指在某地中有一塊隸屬于他地的區(qū)域),臺灣故宮就是一塊飛地,游客來看故宮,不是來了解臺灣,而是來了解中國。這里的故宮一直不被認為是‘臺灣的故宮’,而是‘北京的故宮’”。
陳先生講的這套理論令人費解,臺灣故宮博物院典藏的珍貴文物,都是從大陸運來的,所有前來臺灣故宮參觀的人,一律是抱著欣賞、學習中華文化的心態(tài)前來,個個不虛此行,因為臺灣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豐富精彩,在那兒花再多的時間也看不完、看不夠。現(xiàn)在的行政當局正全力“去中國化”,希望做到在臺灣見不到任何與中國、中國文化有關的人、事、物,陳先生在這里凸顯他的政治正確, 此人深諳為官之道?然而將一個典藏無比豐富的文化博物館,整個“臺灣化”,怎么去做,可能嗎?
陳其南解釋:“讓故宮‘臺灣化’,不代表不尊崇故宮典藏的中華文物。不論你的國族觀念為何,對中華文物一定要重視或理解。故宮文物因歷史的巧合來到臺灣,保護發(fā)揚故宮文物便是臺灣人的責任。希望臺灣人解開意識形態(tài)的糾結,即使主張‘臺獨’,也可以尊崇中華文物,甚至把中華文物保存得比大陸更好。讓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chǎn)生連結,成為‘臺灣人的故宮’。”
綠營“獨立”人士不同意陳其南的說法。“臺獨”理論大師林濁水批評:“直接說這些文物是臺灣化、本土化的,豈不是說臺灣就是中國、本土就是中原?既然是本土,為什么還叫它故宮,是臺灣民眾的故宮嗎?臺灣什么時候有個本土皇帝蓋了皇宮,有了皇室典藏?本土是故宮,故宮成了本土,這不就是‘兩邊一國’嗎?”
林理論大師認為這個“故宮臺灣化”的想法,實際上是在推動“兩邊一國”,違反了“臺獨”的基本精神,陳其南的政治理念有問題?
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幼偉表示,陳其南一定要用“臺獨”的框架來看待故宮文物,把自己放到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尷尬處境。里面展出的都是中國歷史文物,要如何使其成為“獨立的臺灣化”?如果一定要將臺灣文化全部“去中國化”,臺灣文化只剩下臺灣原住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