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埃德加·斯諾的夫人尼姆·威爾斯(又名海倫·斯諾)也以記者身份來到延安采訪。她很欣賞吳光偉在舞臺上對人物的塑造,更為生活中吳光偉高貴優(yōu)雅又時尚現(xiàn)代的氣質(zhì)所驚訝,于是對請吳光偉作了專訪。海倫·斯諾后來曾這樣回憶吳光偉: “我第一次見到莉莉(即吳光偉)是在劇院里,當時她正在演出高爾基的《母親》,并扮演主角。她當時是延安的明星女演員,不僅有當演員的天賦,而且能夠在舞臺上獨領風騷。她很有教養(yǎng),溫文爾雅,容易接近,女人味十足,卓有魅力,二十六歲芳齡,已經(jīng)結(jié)婚卻并不依賴自己的丈夫,至少當時丈夫不在她的身邊。吳莉莉看上去身材健美,臉色紅潤,皮膚白皙而細膩。她非常美麗。她留著三十年代所盛行的齊肩短發(fā),而且卷曲美觀。延安的其他婦女則把頭發(fā)剪得短短的,像個男子。在延安,只有我和莉莉燙發(fā)、涂口紅,盡管我倆都很謹慎,不敢涂得太重,這也不合延安的習俗。她是抗大學員,空閑時間都在學習……”
再后來,就發(fā)生了延安早期著名的“吳光偉事件”。這起所謂“吳光偉事件”,緣起于史沫特萊給延安帶來的新變化。自稱是“大地的女兒”的史沫特萊,不僅在延安采訪寫作,促成白求恩大夫的援華,而且還倡導組織了滅鼠運動、節(jié)育運動,以及聲噪一時的交際舞潮流。但是,在延安廣受青年人歡迎的交際舞運動,卻引起革命隊伍里部分經(jīng)過長征的女同志強烈反對,她們認為男男女女在一起跳舞有傷風化,會使自己的丈夫變壞。最終導致賀子珍沖進史沫特萊住處,與吳光偉發(fā)生肢體沖突。
事后,吳光偉、賀子珍都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尤其是吳光偉,她以一個現(xiàn)代知識女性的自我尊嚴和權利意識,要求有關方面對此作出裁決,給她一個公道說法。這在黨內(nèi)被稱為“吳光偉事件”。該事件的直接后果是導致毛澤東與賀子珍的感情危機并破裂,最后賀子珍出走,史沫特萊和吳光偉都被“禮送”出延安。這樣的結(jié)局,是誰都不愿意看到的。“吳光偉事件”發(fā)生后不久,江青來到了延安,于1938年11月與毛澤東結(jié)婚。
“吳光偉事件”的發(fā)生,是吳光偉命運的轉(zhuǎn)折點,此后,她便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其實,毛澤東與吳光偉的交流,僅限于精神層面。史沫特萊后來對斯諾曾說起毛澤東和她倆交談時說:“他(毛澤東)說他懷疑從西方小說中讀到的那種愛情是否真的存在,它到底是什么樣。在他認識的人當中,我似乎是第一個體驗過這種愛情的人;他似乎覺得在某些事上若有所失?!?/P>
史沫特萊還感到,吳麗麗好像在毛的內(nèi)心深處喚醒了一種微妙的、細軟的感情和青春的熱望。每當她與毛討論羅曼諦克的愛情時,對話似乎是說給原是充當中間人的吳小姐聽的。討論過程中毛做詩,吳麗麗當然比史更欣賞毛的詩。她以毛詩中所用的韻律賦詩作答,這使毛很高興。他們詳細討論未來新社會中的男女關系,這些思想,都進入了以舊詩詞的形式寫就的詩篇。(《史沫特萊--一個美國激進分子的生平和時代》,頁 235-236)
離開延安后,吳光偉先在西安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zhàn)時工作干部訓練團第四團工作,她仍然希望能夠回到共產(chǎn)黨隊伍里來,曾積極向黨組織要求過,組織上也安排有關負責同志與她談過話。但由于復雜的歷史原因,她被謝絕在革命陣營之外。幾年后,她隨丈夫到重慶,后來又到了臺灣。她在延安時期的革命經(jīng)歷,也走進了歷史的深處,幾乎被人們所遺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