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wǎng) 呂棟】
美國總統(tǒng)拜登、商務部長雷蒙多等政客風塵仆仆地趕來站臺,蘋果、英偉達、AMD、阿斯麥、美光、微芯科技等世界級科技巨頭的高管們集體到場,政商界出席的人士達900名......
近日,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出盡風頭,只因該公司在當?shù)氐墓S舉行了“機臺移入典禮”(first Too-in ceremony)。所謂機臺移入,就是將半導體生產(chǎn)設備搬入廠房,意味著建廠起步階段的結(jié)束。
拜登在現(xiàn)場演講中高調(diào)地表示,美國制造業(yè)回來了。類似的話,幾任美國總統(tǒng)都說過,拜登本人就說過不止一次。但這一次,確實是最有“底氣”的一次。
原因很簡單,臺積電在全球芯片產(chǎn)業(yè)鏈中太過重要: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場上,臺積電技術最先進,一家公司占到的市場份額,常年在50%以上。
但冷水很快就向拜登潑來。彭博社文章標題醒目地寫道《對不起,美國,400億美元買不到芯片獨立》。文章直言,這筆投資根本改變不了游戲規(guī)則,只是購買了一個吹牛的權利。
美國媒體何出此言?臺積電在美建廠能一帆風順嗎?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廠向美國轉(zhuǎn)移產(chǎn)能,對中國大陸又會有哪些影響?
美國總統(tǒng)拜登到訪臺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工地
創(chuàng)始人的美國噩夢
12月7日,在臺積電亞利桑州那工廠的機臺移入典禮上,臺積電創(chuàng)始人張忠謀講述了一則往事:
早在1995年,臺積電就曾在美國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交界的地方建設了一座工廠,技術與時代同步。當時一直想在美國建廠的張忠謀,以為夢想成真了。但沒過多久,這座工廠就開始遭遇成本問題、人的問題和文化的問題。最終美夢變成噩夢,臺積電花了數(shù)年時間才從噩夢中解脫。
臺積電創(chuàng)始人張忠謀演講
在臺下聽演講的,有興奮于“美國制造將再度引領世界”的拜登、自豪于“十年來首次在美國制造芯片”的蘋果CEO庫克、直呼“改變行業(yè)規(guī)則”的英偉達CEO黃仁勛,以及期待“成為新工廠大客戶”的AMD總裁蘇姿豐等人,為新廠站臺的科技巨頭們總市值超4萬億美元。
他們并不想聽臺積電過去的慘痛教訓,讓政客和高管們難掩激動的是,臺積電原本只打算在美國建一座5nm工廠,現(xiàn)在要分兩期直接建設4nm和3nm工廠,投資額也從原來的120億美元飆升至400億美元。這不僅是亞利桑那州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外資直接投資案,也是美國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外資直接投資案之一。
一片歡慶聲中,政客們贏得了選票,高管們看到了未來的產(chǎn)能保障,臺積電也似乎借此拉進了與美國政府和客戶的距離,得到了潛在的補貼承諾。但所有人都明白,要在亞利桑那造出芯片,臺積電要花費更多時間、投入更多資金,建造一座大概率運營成本更高、效率更低的晶圓廠。
臺積電美國工廠的移機典禮
雖然張忠謀稱,臺積電已從上一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這次比過去準備的更充分,夢想將會成功實現(xiàn)。但他也坦承,機臺移入對一座半導體工廠來說,只是起始階段的結(jié)束。這意味著,剛開始建設工廠的興奮之情消失了,只留下很多待解的困難工作在那里。
對臺積電來說,27年前的噩夢仍然有可能重現(xiàn),因為在美國建廠的困難絲毫沒有減少。
首先,建廠成本依然高昂。張忠謀曾坦言,美國制造的成本令人望而卻步,比臺灣貴50%。雖然不排除此舉是在向美國要價,但從臺積電的實際動作來看,張忠謀所言非虛。就連潔凈室等工程設施,臺積電也盡量在臺灣島內(nèi)制造完后,再運到美國組裝。這樣即使算上高昂的運輸費用,也比在美國當?shù)刂苯咏ㄔ毂阋?0%。
其次是勞動力短缺和人力成本高昂的問題。
按照計劃,臺積電去年6月動工的亞利桑那廠,今年9月就應該舉行機臺移入典禮,但由于難以找到足夠的工人建造工廠,工期不得不推遲。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美國老牌芯片巨頭英特爾也投資200億美元正在亞利桑那擴產(chǎn),與臺積電僅相距80公里,兩個項目都計劃在2024年投產(chǎn),勞動力在當?shù)爻蔀楸粻帄Z的稀缺資源。
亞利桑那州位置示意
更稀缺的是芯片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半導體制造業(yè)在美國并不是有魅力的行業(yè),尤其是與蘋果、谷歌、微軟等公司相比。幾十年來半導體制造一直在向亞洲轉(zhuǎn)移。日經(jīng)曾在亞利桑那州調(diào)查,當提到半導體制造,人們看著你就像有兩個腦袋一樣。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在當?shù)負碛?2年歷史的英特爾,也不得不費盡力氣招人。雖然晶圓廠的自動化程度較高,但人力成本仍舊占15%左右,而美國工程師的平均薪酬接近中國臺灣的兩倍。
臺積電嚴苛的企業(yè)文化也是一個阻礙。據(jù)日經(jīng)調(diào)查,臺積電以較長的工作時間、嚴格的管理以及強調(diào)紀律和等級制度而在業(yè)內(nèi)外知名。由于設備運轉(zhuǎn)不能停,工程師往往要24小時三班倒,隨時都可能接到緊急電話,如果發(fā)生重大事件,必須立即返回晶圓廠,甚至還要承擔搬運晶圓的體力活,這些都是更向往硅谷工作氛圍的美國人難以接受的。
對臺積電來說,雪上加霜的是市場行情。今年以來,消費電子市場持續(xù)下滑,廠商庫存高企,市場不斷傳出蘋果等大客戶向臺積電砍單的消息,不久前臺媒還曝出臺積電7nm制程產(chǎn)能利用率已跌至50%以下,該公司也將今年的資本支出下調(diào)了10%。與此同時,先進制程開發(fā)的成本越來越高,性能提升越來越小,未來還有多少人會為昂貴的先進制程買單,并不樂觀。
困難重重下,臺積電仍然要到美國設廠,只是迫于美國“軟硬兼施”的壓力。
首先,雖然全球半導體產(chǎn)能近些年持續(xù)向亞洲轉(zhuǎn)移,但應用材料、泛林集團等美國企業(yè)在半導體設備領域依然強勢,EDA軟件也被Synopsys、Cadence等美企主導,極紫外光刻機的光源也在美國,如果美國政府禁止這些廠商提供設備、軟件,臺積電也要停擺。另外,美國政府為了重振本土半導體制造,出臺了530億美元的芯片補貼法案,吸引臺積電、三星到美建廠。
拜登與一眾半導體巨頭高管交流
但讓臺積電感到憂心的是,一方面美國補貼遲遲沒有落實,另一方面英特爾等本土廠商也在虎視眈眈,有傳聞稱英特爾、美光等美國企業(yè)將獲得補貼中的70%,而三星、臺積電只能拿到約20%的補貼。張忠謀之前曾直言,美國政府數(shù)百億美元的補貼,遠低于提振本土芯片制造所需的金額。美國產(chǎn)能增加的同時,單位成本也將增加,美國很難在國際上競爭。
無論赴美建廠背后有多深的政治考量,臺積電始終還是一家需要向股東負責的上市公司。得知臺積電大幅加碼在美國建廠后,不少島內(nèi)半導體產(chǎn)業(yè)資深分析師提出質(zhì)疑。對臺積電來說,這次在美建廠到底是“美夢”還是“噩夢”,可能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見分曉。
“27年過去了,這個世界已經(jīng)和當年大不相同。”張忠謀在典禮上演講時坦言:“大的地緣政治變局,激發(fā)新的局勢,全球化已經(jīng)接近死亡,自由貿(mào)易也幾乎要死了,很多人希望它們還能再回來,但我認為,至少在一段時間內(nèi),它們是不會回來的。”
400億美元,只給了美國一個吹牛的權利?
“朋友們,哪里寫著美國不能在制造業(yè)上再度引領世界?我們正在證明能做到!”當?shù)貢r間12月7日,在四周圍著“Building a better America”標語的演講臺上,拜登致辭感謝臺積電時激動地說道:蘋果等公司正把更多供應鏈帶回美國,這可能會改變游戲規(guī)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