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媒援引美國媒體消息,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致力推動臺美簽訂“自由貿易協(xié)定”(FTA),但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無意放行,他認為臺灣限制美國肉品進口,在貿易上采取保護主義。
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截圖
臺媒報道截圖
中美兩強沖突,臺灣可否乘機開啟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FTA)談判?臺灣“中時電子報”援引美媒報道稱,美國鷹派勢力抬頭,其中,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提議推動美國與臺灣簽訂“自由貿易協(xié)定”,認為“可打到北京痛點”。然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認為,臺灣存在貿易保護主義,否決了這項提案,為看似躍進的美臺洽簽FTA進程踩了煞車。
“中時電子報”稱,知情人士透露,萊特希澤近日致函得克薩斯州共和黨籍聯(lián)邦參議員康寧(John Cornyn)稱,“美臺雙方仍面臨長期的貿易壁壘。臺灣限制美國牛肉與豬肉產品進入巿場,盡管臺灣先前曾承諾解決這些問題。”
“中時電子報”等臺媒援引《華爾街日報》報道稱,臺美“簽署自由貿易協(xié)定”,雖然在經濟上影響有限,但可能被北京視為美國對臺的重大政治承諾。
自民進黨上臺執(zhí)政以來,所謂“臺美關系”似乎成為全黨口頭禪。民進黨當局也在多個場合明確表示希望強化“臺美”經貿合作與投資,洽簽所謂“臺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FTA)。
按照民進黨方面的說法,與美國簽這份協(xié)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實現(xiàn)兩岸經濟的“脫鉤”。臺灣工業(yè)總會秘書長蔡練生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他跟美國方面談判三十幾年了,如果要跟美國簽FTA,絕對會剝臺灣好幾層皮。他表示,美國絕對不只要臺灣開放美豬、美牛而已,美國要的東西太多了。
臺灣中興大學教授袁鶴齡此前接受采訪時也認為,臺美簽訂FTA可能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