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曾主持防災會議,只有陳菊遲到
同樣是面對臺風救災,臺媒還回憶起馬英九執(zhí)政時的一樁往事。相較于蘇貞昌對各縣市長的“無預警突襲”,馬英九在面對在野縣市首長時,態(tài)度則完全不一樣。2014年7月22日,麥德姆臺風來襲,當晚7點鐘,時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馬英九到臺灣災害應變中心,聽取各部門防災準備工作,并與中南東部八縣市的首長視頻連線。視頻連線于晚間7時22分開始,各縣市長均提前坐好,但時任高雄市長陳菊的位置卻空無一人,直到7時29分才現(xiàn)身。
當時,馬英九并未問及陳菊遲到原因,也沒有因此“找陳菊的茬”,還頻頻詢問高雄是否需要當局加派防災人力及裝備。
臺媒稱,馬英九當局的“一視同仁”,并不只表現(xiàn)在上述場合。相反地,蔡英文上任后,對于首度行政立法一把抓的優(yōu)勢“權盡其用”,大量通過各種針對性法律,對于長期“非我族類”的領域開刀,引發(fā)諸多批評。
“聯(lián)合新聞網”評論稱,如果就功利與成敗的角度,民進黨可能比馬英九當局要來得“務實”。不過,把政黨競爭當成不流血的內戰(zhàn)來打,把對方陣營當成必須摧毀的黑暗勢力,這是否符合民主政治的常態(tài)?或許在今日臺灣政壇,撇開“勝選”這個唯一尺度,其他什么都是多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