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全票通過了“與臺灣交往法案”,距離正式生效,只剩美國總統(tǒng)簽字。
特朗普簽字后,該法案將成為正式法律。臺媒認為,“與臺灣交往法案”是美國和臺灣“斷交”以來,繼“與臺灣關系法”后政治意義最高的一項法案。
法案宣稱,國會認為美國政府“應該鼓勵美國與臺灣各層級官員之間的互訪”,允許包括美國閣員級官員、將級官員及行政部門官員訪臺,以及準許臺灣高階官員訪美,會面包括美國國防部及國務院在內的美國政府部門官員。
消息一出,臺當局表示歡欣鼓舞,興奮之情難以言表,就像小朋友在無數次乞求后,大人終于給塞了一塊糖吃。
但這塊糖真的那么好吃嗎?該法案通過到底意味著什么?誰得利誰受害?臺灣老百姓又能得到什么?
美國單方面通過“與臺灣交往法案”,實質是倚仗強權來干涉他國內政,真實目的是利用臺灣問題干擾和牽制中國發(fā)展,向中國索取利益。而在美國、大陸、臺灣的三方博弈中,美國一直都是攪混水然后漁翁得利的那一個,臺灣則是被利用、被魚肉還傻樂的那一個。

這一點,臺灣老百姓比當局看得更清楚。臺灣一位張姓工程師告訴記者,通過那個法案有什么好,不就是要讓我們以后吃更多的“毒豬”“毒牛”嗎?!雖然很樸實,但道出了美國與臺灣之間非正常關系的本質。事實上,食品貿易還只是美國從臺灣獲取暴利的冰山一角。高價出售農產品和老舊武器等,更是讓美國從臺灣賺的盆滿缽滿。臺網友在facebook上評論說:“每年破銅爛鐵和有問題的農牧產品賣來,吸干你的錢,加速你的覆亡。”還有網友一針見血指出:“臺灣一直都是棋子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