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核心在能源政策的結構性因素。一個小疏失就能造成815大停電的真正原因只有一個:備用容量率(全年尖峰用電量與全部可發(fā)電機組比)過低,造成用電尖峰時段用電量太過接近可用機組備轉容量率,瀕臨限電邊緣,因而紅燈不斷。入夏以來備轉容量率幾乎都在2%到6%間打轉。備用容量率過低的原因是蔡當局冒進的能源政策所致。
綠營的能源政策要全面廢核,不僅封存的核四要拆除,現(xiàn)役核電廠機組停機后也不再啟動,將形同提前除役。蔡當局規(guī)劃以綠電補足核電除役后減少的18%電力。先不談綠電的不穩(wěn)定特性,實質上綠電也不可能替代核電,綠電建設成果乏善可陳。去年底的資料顯示,水力發(fā)電占比2.48%、風力0.55%、太陽光電0.43%,加總約3.46%。蔡當局說2025年綠電占比要到20%,坦白說,完全看不出達成的可能。
評論稱,蔡當局要解除臺灣的供電危機,唯一的辦法就是:務實、專業(yè)、理性面對問題。我們不是主張一定要拋棄非核家園政策,但一定要根據(jù)綠電、新增火力發(fā)電廠執(zhí)行的速度,保有備用容量率在10%以上(最好能到國際認可的15%安全值)的情況下,才能考慮核電廠除役。如此才能讓臺灣在供電穩(wěn)定、電價穩(wěn)定之下,“無痛”地適應能源結構調整。
評論最后表示,從和平電塔事件到大停電,蔡當局的能源政策這棟大樓明顯蓋歪了,應暫時停下來,檢討修改原設計圖。把這棟歪樓繼續(xù)往上蓋,最終恐怕終會“樓倒人亡”。蔡當局,饒了臺灣的未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