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色巧雕賀蘭石不止于方寸之間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采訪團9日造訪“中國賀蘭硯之鄉(xiāng)”西夏區(qū),聆聽自然的聲音,感受時光的韻味,體驗歷史久遠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賀蘭硯。

走進賀蘭硯工作室,山水、人物、花鳥、巖畫、枸杞、葡萄……滿載寧夏特色的各種元素與賀蘭石自然銜接,一塊塊形象生動的賀蘭硯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賀蘭石產于寧夏賀蘭山脈海拔2600米左右的懸崖上,又稱吉祥石、碧紫石,被稱為寧夏‘五寶’之一,是一種難得的石料,它的質地非常細膩、結構均勻,以其刻制賀蘭硯,具有發(fā)墨、存墨、護毫、耐用的優(yōu)點,深受書法家和國畫家喜愛。”非物質文化遺產賀蘭硯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劉遷介紹說。
劉遷告訴大家,賀蘭硯的制作技藝歷史悠久,清末有“一端二歙三賀蘭”的說法。其制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是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從賀蘭石雕刻成賀蘭硯,要經過相石、修坯、清底、鑿形、精雕、打磨、題刻、覆蠟八道工序。面對一塊賀蘭石石料,先要觀其質、量其彩,反復構思推敲,方才下刀。先是順理走刀、粗鑿重刻,才能根據(jù)所繪紋樣或浮或鏤,削出輪廓層理,然后再精雕細琢、揮藝傳神,刀畢功就,硯成方休。”
為讓更多人認識賀蘭石,感受賀蘭石的魅力,近年來,賀蘭石推陳出新,還推出擺件、印章、掛件以及一些文旅商品。賀蘭石工藝制品作為寧夏特色的地方文化產品,受到了國內外硯界收藏人士和游客的青睞。
然而,談及賀蘭硯制作工藝的傳承,劉遷坦言很困難:“首先,賀蘭硯雕刻臟、累、難,一般學徒3年才能達到初級水平,5年才能獨立工作,從事這一行業(yè)沒十幾年是不會獲利的,許多人因此中途放棄。其次,賀蘭硯的原材料控制得很嚴格,賀蘭石市場供應緊缺,很難有充足的原料保障學生練習。”
賀蘭硯是寧夏的城市名片、文化符號。劉遷說,希望將賀蘭硯雕刻技藝傳承下去,供世人學習觀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