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也可以很好玩
在采坭塘隔壁,是一家名叫“琉璃創(chuàng)意工場”的工作室,這里的“玻璃大師”叫高志洪,同樣來自臺灣,專門制作各類玻璃工藝品。他家的玻璃工藝品,造型各異、色彩繽紛、完全是用手工制作,高志洪把這一工藝形容為“像捏面人一樣”,但是難度更高。
圖說:精美玻璃工藝品。李一能 攝
玻璃工場的制作車間是開放式的,來訪者可以一睹玻璃工藝品燒制的全過程,并且可以報名體驗親手制作。隨著玻璃管在噴槍前融化,工藝品的構造、外觀、顏色全都靠工匠的經(jīng)驗和技法,在玻璃冷卻前必須一次成形,這是絕對一門手藝活。
比如高志洪最得意的玻璃筆,上海市市花白玉蘭的造型,不僅樣子別致好看,還特別好用,手感有點像水筆,沾一次墨水能寫193個字,這也是用玻璃純手工打造而成。
高志洪多年前在上海開了一家玻璃廠,生產(chǎn)的玻璃工藝品遠銷海外市場,雖說生意一直不錯,但他還是覺得這樣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作為一名“玻璃控”,比起做生意他還是更喜歡“玩玻璃”。用最傳統(tǒng)的方式,手工制作一些好看又好玩的小玩意,賣東西倒是其次,主要是希望能告訴大家:玻璃其實也能很有趣。
“我的工作室不允許十歲以下的孩子進入,有一次一位上海的家長,帶著9.5歲的孩子來到這里,求我破例讓孩子學習玻璃制作,這讓我很感動。“高志洪說,越來越多的上海家長沒有因為燒玻璃危險、影響學習攔住孩子,而是選擇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在他看來這是一種觀念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