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辜會談現(xiàn)場。
于公于私都合情合理
這不是陳云林第一次赴臺吊唁島內(nèi)友人。2008年10月15日,被稱為“臺灣經(jīng)營之神”的臺塑集團創(chuàng)辦人王永慶先生病逝,他生前反對“臺獨”,積極在大陸投資,并在汶川大地震后向大陸方面捐款1億元人民幣,還和陳云林是15年的好朋友。
大陸方面不僅發(fā)去了唁電,11月4日上午剛結(jié)束第二次陳江會的陳云林,就趕往王永慶靈堂吊唁。在現(xiàn)場,陳云林獻上一盆潔白的蝴蝶蘭,上書“功勛不朽”,并向王永慶遺像三鞠躬,隨后向家屬致意。當天下午,兩會在正式簽署兩岸三通協(xié)議,這將大大方便兩岸民眾的交往、企業(yè)的發(fā)展。王永慶老人生前最大夙愿得以實現(xiàn),當可告慰老先生的在天之靈。
無論是江丙坤與王永慶,一方面為兩岸交流交往作出卓越貢獻,另一方面也都是陳云林的多年好友,在好友離世后親赴靈前吊唁,于公于私都合情合理。兩岸間的親情、友情,也在此體現(xiàn)出來。
大陸人士赴臺吊唁不僅這兩例。外界注意到,這次江丙坤的追思會堂設(shè)在?;鶗?樓的“公亮廳”。“公亮”二字,是?;鶗兹味麻L辜振甫先生的字。2005年1月3日,辜先生病逝。時任海協(xié)會會長汪道涵、國臺辦主任陳云林發(fā)去唁電??紤]到汪道涵先生年事已高,派其個人代表、海協(xié)副會長孫亞夫、秘書長李亞飛等飛抵臺北前往辜先生的靈堂吊唁,并向其遺孀辜嚴倬云女士轉(zhuǎn)交汪道涵的親筆信。
信中寫道:“倬云女士:惠函奉悉,深感盛情。唯道涵髦年,杖履不便,未克親赴為憾。今特托亞夫、亞飛二君執(zhí)禮代行,以申我悃。老友永逝,精神長存。云海遙念,思緒無限。仍望珍攝,不盡一一。專覆,順頌。時綏。汪道涵敬啟。”
當然,兩岸間并非只有大陸人士前往臺灣吊唁友人。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在上海病逝。包括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新黨主席郁慕明、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及辜嚴倬云女士攜一雙兒女等臺灣友人,都來到上海為汪先生送行,懷念這位老人為兩岸交往所作出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