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昭明(臺灣工黨主席)
微信聊天臺灣青年找到“根”
我參與了全部十次海峽論壇·海峽百姓論壇,第一屆我是來賓,后面就參與策劃執(zhí)行。海峽百姓論壇一年在大陸一年在臺灣舉辦,至今已分別在福州、臺中、泉州、高雄、漳州、高雄、武夷山、新北、龍巖成功舉辦九屆,今年選擇新竹,這是臺灣的客家人聚集地,也傳承濃厚的中華文化。
80%的臺灣同胞祖籍福建,兩岸鄉(xiāng)親都有追根溯源的宗親情結(jié)。我自己也曾經(jīng)帶著一本先祖入臺的家譜,幾經(jīng)周折才找到在漳州的祖地,完成了族譜的對接溯源。所以,我們辦海峽百姓論壇,一直圍繞臺灣同胞尋根,鼓勵臺灣同胞回家鄉(xiāng)對族譜尋根。通過開展姓氏文化探討、族譜對接、尋根謁祖等民間交流活動,“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在歷史和血緣關(guān)系中更加凸顯。百姓論壇讓兩岸最基層、最“草根”的民眾加深了對姓氏源流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認(rèn)識。
海峽百姓論壇第四屆和第六屆是在高雄舉辦的。我記得當(dāng)時(shí)有個70多歲的老人家,還特別跑到現(xiàn)場看族譜。因?yàn)閮砂陡艚^幾十年,很多臺灣人找不到“根”在哪里。我們經(jīng)由兩岸牽線,讓兩岸宗親取得聯(lián)系,大家彼此交換微信號,在聊天群里,幾乎每天都很熱切地打招呼、聊天。希望臺灣姓氏族群里的年輕人,能參與論壇,找著屬于自己姓氏的根源。
高秉涵(臺灣老兵)
大陸發(fā)展年年都有驚喜
去年我第一次到海峽論壇,感覺非常親切。廈門對我來說,有一段特殊的情在。1948年,我13歲,一路上跟著國民黨老兵,從老家山東菏澤一路輾轉(zhuǎn),走了一年,最后就是在廈門上的船,離開大陸,到了臺灣。
1949年到了臺灣以后,老兵們一輩子都在想家,他們總是跟我念叨:你是最小的,當(dāng)年我們牽著你的手來臺灣,萬一我們都走了,你要抱著我們的骨灰回去??!
1991年,那一年我58歲。抱著家鄉(xiāng)老哥哥骨灰,第一次踏上回家的路。真正到了家鄉(xiāng),我卻不敢進(jìn)去。“近鄉(xiāng)情怯”吧。弟弟跟我說:哥哥你一走40多年,我不告訴你家在哪,你自己到村莊轉(zhuǎn)一圈,看看還記得嗎?
我鼓起勇氣才走了進(jìn)去。我是春天生的,小名叫春生。剛進(jìn)村,我就看到一個老先生坐在那。
我問他:春生在嗎?
他說:高春生已經(jīng)死了很多年了,死在外地。
我一看,他長得還挺像我的堂爺爺“三亂”,就忐忑地問了一句:三亂還在不在?
老先生驚訝地看著我說:你是誰啊?
說完“我就是高春生”后,我們倆笑著抱著起來了,又是淚眼汪汪。
后來,我一次又一次地抱著老兵的骨灰回家,這些年來也有100多壇了。在旅途中,我也看到大陸的發(fā)展,年年去年年都不一樣,去年我再到菏澤的時(shí)候,家鄉(xiāng)已全都是高樓了,感覺就像到了香港、新加坡。
好多記者問我:你在臺灣呆了71年,在大陸呆了13年,到底哪里是你的家?你愛哪里多一點(diǎn)?我只想說:海峽兩岸本來就是一家,我們只是住在兩個地方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