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色欧美视频,今夜无人入睡免费播放电视剧,日韩成人毛片在线,粉嫩av中文字幕,久久青青视频,91国产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av高清片

您現(xiàn)在的位置:?臺海網(wǎng) >> 新聞中心 >> 臺灣 >> 兩岸交流  >> 正文

兩岸交流30年 這5個故事讓我們感動到熱淚盈眶(4)

www.dddjmc.com 來源: 新華網(wǎng) 用手持設備訪問
二維碼

  5.一部真實的“爺爺尋親記”

  “老夏”被孫女“捧”成了網(wǎng)紅。

  臺灣老人老夏原籍東北,90多歲了,患有阿爾茨海默癥,也就是人們說的老年癡呆癥。盡管老人的記性越來越差,但他一直堅持深愛著老伴和親人。

  老夏的孫女夏德萱(萱萱)決定,用鏡頭記錄下爺爺奶奶每個甜蜜瞬間,她將視頻傳到了社交網(wǎng)絡上,吸引了66萬網(wǎng)友關注,不少人都被這對東北爺爺和臺灣奶奶的愛情感動。

 夏德萱Instagram截圖

  爺爺老夏全名夏全茂,老家在東北,當年跟隨國民黨來到了臺灣,與大陸的親人分開了。這么多年過去,老夏時時刻刻都惦記著家鄉(xiāng)。他本以為,全家只有自己生還,此生他再也不會見到任何親人了。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大陸網(wǎng)友的幫助下,2016年,夏爺爺竟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夏全鰲一家。

 夏德萱Instagram截圖

  在那一刻,在得知找到爺爺?shù)挠H人時,孫女萱萱激動得熱淚盈眶。

  “我現(xiàn)在真的激動的無法言語?。?!爺爺說老家已經(jīng)沒有任何家人了,當年逃亡時全都死在槍彈下,全家只剩下他一人生還。來到臺灣以后,非常思念家人,如果還在世界某一個角落就好了。”

  “在得了阿爾茨海默癥后,(他)什么都忘了,但對親人的愛從沒忘記過。爺爺曾說,如果世界上真的有這種故事存在,如果他們還能相遇,那么,死而無憾。”

  隨后,多位大陸網(wǎng)友一同幫助萱萱和大陸家人取得聯(lián)系,在眾多網(wǎng)友的牽線下,萱萱和夏本鐵(夏全鰲的孫子)終于在2016年的年末取得了聯(lián)系,一家人在視頻中見了面。

  遺憾的是,夏爺爺?shù)母绺缦娜椧堰^世,90多歲高齡的夏爺爺也難以長途跋涉。但無論如何,此生能找到大陸兄弟的親人,已經(jīng)非常難得。

  2016年年末,萱萱決定,替爺爺回一次老家,拍下親人們的視頻,給爺爺安慰。

  很多臺灣網(wǎng)友因這段跨越海峽的大團圓感動落淚。

  “恭喜!開心夏爺爺找到親人”

  “希望德萱可以常常分享夏爺爺?shù)挠捌。?!因為這讓我想起我已過世的爸爸......每次看到夏爺爺,就仿佛看到自己爸爸一樣!??!”

  “真好??!能找到失散已久的親人真的無比欣慰!!之前在微博看到好多人關心慰問,真感動”

  大陸網(wǎng)友則表示,沒有什么比聽到這樣的故事更讓人暖心的了。

  參與幫忙聯(lián)絡的大陸網(wǎng)友 @老夏和脆鵝 這樣說,真的很激動,不敢相信這個世上會存在這么美好的事,因為網(wǎng)友們的善舉,世界才會這么溫暖,感恩感動感激感謝。(新華網(wǎng)臺灣頻道蔡嘯天、張晴綜合整理 董一秀亦對此文有貢獻)

上一頁 1 234下一頁
相關新聞
兩岸婚姻30年,大陸配偶的酸甜苦辣值得關注

兩岸交流三十年,但針對生活在臺灣的大陸配偶,依據(jù)臺灣當局的“兩岸人民關系條例”,他們在未取得臺灣地區(qū)身份證之前,既非“臺灣人士”亦非“一般外籍人士”,在身份上存在著以“他者”轉成“我族”的困難。同時,因為兩岸關系時暖時冷,臺灣當局制定出不同于一般外籍配偶的“兩岸法規(guī)”,致使大陸配偶在臺灣部分權利受到壓縮。   首先是,“語言隔閡”和“文字障...

彈片·尋親·抽水馬桶——一位資深廣播工作者的兩岸交流記憶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查文曄)1972年4月7日,這是刻在一塊炮彈彈片上的日期。彈片收藏者是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廣播部高級編輯畢福臣,這些從金門打到廈門小嶝島的彈片作為歷史的見證,被他珍藏了40多年。   1972年,兩岸仍處軍事對峙狀態(tài),廈金地處前線,雙方均是“單日打炮,雙日不打炮”,畢福臣登島那天正好是單日。“我們下午4點多上島后,連隊指導員就告訴我,趕...

想家·回家·兩岸一家

高秉涵。人民日報記者 孫立極攝 1987年,外省人返鄉(xiāng)探親促進會召開記者會,呼吁開放赴大陸探親。楊祖珺提供 “死也要回大陸,不達目的,死不罷休” 你可曾想象,一群五六十歲的老男人穿著“想家”字樣的上衣,哭著說想媽媽……1987年的臺北街頭,這是多次出現(xiàn)的場景。 當時,在兩岸...

共燃中華文化之光,聯(lián)彈心靈契合之曲——兩岸文化交流30年紀事

1987年是周功鑫入職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第16年。這位輔仁大學高材生求職時選擇了這一工作,只因“中華文化寶庫里有學不完的知識”。矢志成為中國藝術史專家的她不曾想到,多年后會參與兩岸故宮博物院歷史性合作。   周功鑫的“幸運”,得益于兩岸有識之士長期推動文化交流的不懈努力,更因為“中華文化之光早已深深根植于兩岸中國人的內心”。回顧兩岸交流30年...

行腳兩岸 記錄歷史——兩岸記者回首交流三十載

1987年9月,臺灣《自立晚報》派出兩位記者沖破臺當局禁令,繞道第三地來到祖國大陸采訪。此后30年間,兩岸新聞交流逐步擴大,兩岸記者你來我往,見證了兩岸社會發(fā)展變遷,記錄下兩岸交流波瀾壯闊的歷程,在傳播兩岸資訊、增進同胞理解、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厥淄?,參與這項工作的兩岸記者感慨萬千。   踏上彼岸開啟同胞相互了解的窗口   “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