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茶葉蛋事件”
到青年多交流
【茶葉蛋事件】2014年,一則臺灣電視政論節(jié)目的截圖爆紅。圖中一位臺灣教授大談“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大陸網(wǎng)友于是紛紛曬出各種茶葉蛋的“炫富”照。
兩岸分隔幾十年,彼此缺乏了解,少不了誤會。尤其在2008年7月大陸游客赴臺,摩擦伴交流頻密而增多。諸如陸客買東西“攔腰斬”遭遇臺灣“一口價”,陸客大聲喧嘩、折花、刻字等不文明行為,兩岸自嘩然、熱議到磨合、平息。
無論如何,兩岸需要交流,兩岸青年更需要交流。臺灣學生楊庭軒拍的視頻《網(wǎng)絡化生存,讓我在大陸換種活法》,獲得首屆海峽兩岸青年交流短視頻大賽二等獎。他坦承因為深入北京街巷拍攝,增進了對大陸的了解,“對北京有了不一樣的感情”。
從“哥倆好一對寶”
到“愛臺灣愛大陸”
【哥倆好一對寶】“兩岸還沒談攏,蘇州竹筷自己老早就跟咱們的大同瓷碗在老百姓吃統(tǒng)一飯了”“尤其是藥材……反正中國人就這些病嘛……咱們老百姓早就在夜市里‘哥倆好啊一對寶’了!”
——簡媜《發(fā)燒夜》1991年5月
30年前,伴著返鄉(xiāng)探親的腳步,兩岸商品流通日漸增多。此后不管臺灣當局是“戒急用忍”還是“有效開放”,兩岸經(jīng)貿(mào)都發(fā)展得如火如荼。
曾有臺灣民代披露,臺灣有100萬人靠淘寶批發(fā)到夜市販售,他批評淘寶網(wǎng)“偷稅漏稅”,卻不小心說出淘寶進入了多少臺灣民眾的生活。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在有約100萬臺灣同胞常住大陸。今年10月,中共十九大期間,生在高雄的黨代表盧麗安站在人民大會堂,落落大方地介紹自己,并表示“自己愛臺灣,也愛大陸”。這段話在臺灣引起廣泛關注,不僅因為一位土生土長的臺灣女孩愿意扎根在大陸,更因為“愛臺灣”和“愛大陸”并不矛盾,“兩岸一家親”,融合并不難。
歷經(jīng)風風雨雨,當年外省人返鄉(xiāng)探親促進會探親團發(fā)言人楊祖珺回憶說,30年前他們一行14人先祭黃陵再歸鄉(xiāng),因為“返鄉(xiāng)不只是回家,更是要尋根。”他們當年宣讀的祭文,如今讀來依然響亮:“愿我先祖,佑我華胄;同室止戈,永棄相殘;再結同心,光大中華!”(木鳴)
來源:《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30日 18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