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當局前涉外部門負責人歐鴻煉(圖片來源:中評社)
據香港中評社5月19日報道,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9日上午針對蔡英文執(zhí)政周年舉行檢討記者會,由“國安組”召集人林郁方主持,臺當局前涉外部門負責人歐鴻煉等人與會。歐鴻煉表示,斐濟撤“代表處”、WHA(世界衛(wèi)生大會)邀請函明確引述“聯大2758號決議”等,都體現大陸在國際社會落實“一中”的作法,已經不僅在國際會議上,在雙邊關系領域也開始進行。他認為,蔡英文所謂的“踏實外交”政策,是既不“踏實”又不“務實”,臺執(zhí)政當局沒有認清楚兩岸新情勢及國際新現實,讓臺灣陷入“外交困境”。
歐鴻煉說,蔡英文宣稱要“踏實外交”,但他認為,現在蔡當局的涉外政策是既不踏實又不務實,因為蔡英文沒有認清兩岸新情勢及國際新現實,兩岸新情勢是大陸快速崛起,而臺灣操作民粹、水平持續(xù)下滑,兩岸實力差距持續(xù)拉大;在國際現實上,美國不再是世界唯一的強權,蔡英文“親美親日”,“聯合美日,對抗中國”的“外交政策”,都是沒認清的錯誤政策,讓臺灣陷入“外交困境”。
歐鴻煉認為,目前大陸面對蔡英文當局,從歷史、文化、教育各層面充分切割大陸的作為,已經從“暗獨”走向“明獨”,口中雖然說要“維持現狀”,實際上卻是另一套,蔡英文的話不可信,北京方面也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北京采取一連串的措施壓縮臺灣在國際上發(fā)展“臺獨”的空間。
歐鴻煉表示,大陸在國際社會上,積極落實“一中政策”,事實上,當聯合國大會在1971年通過“2758號決議”,已確立了一中原則。此外,和中國大陸有邦交的170多個國家都是承認一中原則,國際社會接受一中原則是既成事實。
歐鴻煉說,雖然在執(zhí)行上,馬英九前當局執(zhí)政期間,兩岸關系比較和緩時,看到了一些“彈性妥協(xié)”的作法,但因為目前兩岸關系的緊張,北京已經開始采取一些行動,促使國際社會嚴格落實“一中”。
歐鴻煉表示,這些落實行動包括在WHA的邀請函上,明確引述“聯大2758號決議”及一中原則,讓這些組織都沒辦法邀請臺灣參與,在國際組織一中原則上壓縮活動空間,另外,落實國際活動場域,強力排除臺灣參與,包括一些純商業(yè)性的活動都是一樣進行排除。此外,是中越公報上的措辭顯示,在雙邊關系上,強烈要求各國遵守一中原則。
歐鴻煉認為,在斐濟撤“代表處”的案子中也可以體現大陸在國際社會落實“一中”的作法,現在已經不僅在國際會議上,在雙邊關系也開始進行。另外,也出現有“中國臺北”取代“中華臺北”的案例,把臺灣從國際社會邊緣化。
歐鴻煉稱,各方都希望透過國際性及區(qū)域組織和雙邊會議進行,但臺灣現在因為兩岸關系,國際性參與困難,區(qū)域性部分原先寄望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TPP),但現在已落空,而《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是由大陸主導,在兩岸關系對立的情況下,臺灣參與幾乎是零,被國際社會邊緣化。
至于繞過國際組織發(fā)展所謂的“雙邊關系”是否可行?歐鴻煉認為,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臺灣當局的“邦交國”都是小國,“雙邊關系”無足輕重,臺灣還需加強和無“邦交國”的互動。但如今面對大陸主導的RCEP及“一帶一路”龐大基礎建設,和“南向國家”本身也崛起,蔡當局理想中的“新南向政策”可能會受到嚴重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