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表演
“跟角色住在一起,愛表演的獨一無二”
羊城晚報:之前你導演了《分手大師》,當過導演再演戲,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鄧超:我特想看別人怎么當導演,做完導演更留意。我和韓寒在合作《乘風破浪》之前就一直有交流,他會帶孩子來我家玩,大家聊音樂、電影、剪輯、戲劇、表現主義,等等?!冻孙L破浪》有很多韓寒式的優(yōu)點,比如他對回憶的展示,包括對身邊事物的捕捉和提煉都很強。我和他不太像,他非常有個人色彩,小說、電影風格都非常統(tǒng)一。我是特別不像我自己,對各種事物都特別好奇。
羊城晚報:這種不像自己,對表演會更有好處?
鄧超:表演其實不是突破,而是重塑。我不會專門挑擅長的事情去做,我接的每部戲都精挑細選,其中有些角色甚至有點病態(tài),比如拍《烈日灼心》,我就一直想怎樣才能變成辛小豐(注:角色名)。拍《美人魚》和周星馳合作,我們每天都在打電話,就怕做不好。這次演賽車手也一樣,我對每個沒有塑造出來的角色都非常敬畏,因為角色是很虛的東西,要靠你一點點去豐滿,就像在空白的畫板上填表一樣,先是姓名、血型、星座等等,你細化到什么程度,人物就會清晰到什么程度。我跟這個人物住在一起,第一自我是很冷靜的,第二自我是完全融入的。拍完《烈日灼心》我甚至有了幽閉恐懼癥,但沒辦法,就是要經歷,這就是角色的人生。我就是愛表演這種獨一無二。
羊城晚報:拍到最后一天對自己不滿意怎么辦?
鄧超:比如我曾經跟陳可辛說,再來一遍、再來一遍,然后他會躲我,說可以了、可以了。我跟周星馳也是這樣合作,他會跟我說,鄧總再來一個。做演員就是要找到最準確的那個狀態(tài),不是五官的表象,更重要的是呈現角色的靈魂和大腦,創(chuàng)作中最美好的也在這部分。包括《乘風破浪》最后的彩蛋,我們拍了很久。電影里直接對著鏡頭講話的方式,也是我想了好久之后跟韓寒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