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訪談首次還原了成龍領獎的經(jīng)過,比如他為準備獲獎詞,組建了多人智囊團,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脫稿演講4分鐘,比如光是懷表鏈,他就帶了7條,再比如,臨到出發(fā)才把中山裝換成長衫,最終竟被阿諾·施瓦辛格誤以為是男式旗袍。
成龍還讓五十年前在荔園賣藝的元樓出來與我們見了面,童年的艱辛時光,竟然還有梅艷芳與他共同度過。還有那個矢志要做武術指導的小武行,那個以為在亞洲稱霸一方,卻在好萊塢被人“一記一記一記重拳打到鼻青臉腫”羞辱的亞洲武打演員,以及最終靠港產(chǎn)片殺回好萊塢的頂級港星。
成龍會主動邀請我們與他和他的小金人合影,會在拿走采訪間的水果的時候,抓一把放在我們手上,會把桌上剩下的礦泉水倒在房間的盆栽里。你會覺得這是一些過于戲劇化的細節(jié),但又覺得,發(fā)生在成龍身上,似乎很合情理。就好像他可以說自己“在亞洲稱霸一方”,可以說“現(xiàn)在是很多人要去好萊塢發(fā)展,我是好萊塢要我去發(fā)展”,就像他在領獎時說“謝謝香港造就了我,中國給我更強壯的支撐”。
你不知道是他活出了一種成功范式,還是把自己活在了他人期待的人設里。這樣一個高舉民族、大義旗幟的成龍,卻始終保持著出身階層的做人智慧,本身就是中國式傳奇的典范,而同時,他還能在國際范圍內(nèi)頗有名望。

手捧小金人
他營造出的激昂又親切的氣氛,讓人一度懷疑,提起他六十二年人生里的爭議會不會是一件掃興的事。但他仍會得體回答“人不是圣賢,每個人都會犯錯”,并置自己于原本出身的階層,坦承是一個面對繁華世界的誘惑、差一點就走歪了的人,“我是從刀的邊緣走回來的。”
即使問到他那個犯過錯的兒子房祖名,他也并不避諱,但坦言不會把財產(chǎn)留給他,不過卻會在事業(yè)上多多幫助。明年,成龍還會讓房祖名在兩部中外合拍片中挑選一部出演,說這話的時候,他臉上并無憂慮。
成為最年輕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也是一件煩惱的事,因為有人會說,所謂終身成就獎,不是一切蓋棺定論了以后才給的嗎?但其實,成龍的人設,已經(jīng)很難有崩壞的一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