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乃亮揭開3000年前城市“文明”密碼
任南琪稱陶三通是“警惕神器”
作為殷墟博物館選送的國寶之一,陶三通貌似顯得平平無奇。因為無論外形還是功用,它都跟現(xiàn)代排水的三通管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就是這個最普通、最接地氣、最樸實無華、最接近現(xiàn)代生活的陶三通,卻攜帶著解讀殷商時期城市規(guī)劃理念、王朝都城面貌、城市文明的“密碼”。在陶三通的前世傳奇中,賈乃亮將飾演手藝精湛的陶工垚,講述他為部族安居,違抗族長命令,秘密改良陶三通的故事。巧合的是,前世傳奇中,賈乃亮飾演的是一名生活在洹水河畔的陶工;現(xiàn)實生活中,賈乃亮是一個自小生活在松花江旁的哈爾濱人。這樣的緣分,也讓他在守護陶三通的過程中,有了更為特別的感悟。

縱觀世界上每一個古文明發(fā)源地,無不是傍依江河湖泊,殷商也不例外。勤勞、勇敢、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勞動人民,用看似不起眼的陶三通,逐代構(gòu)建起殷都龐大的水網(wǎng),使得商人在此定居273年未再遷徙,而中原文明也迎來了第一個巔峰。在陶三通的今生故事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城市水資源與水環(huán)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任南琪,將為大家介紹3000年前殷商的地下排水工程。在任南琪眼中,陶三通不僅是商人留給我們的歷史遺存,更是老祖宗留下來警醒我們的神器。究竟陶三通與污水處理有怎樣的關(guān)系?3000年的古人又是如何用自然生態(tài)改變水環(huán)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