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出現法條、法律名稱錯誤等硬傷
網友挑錯 “精英律師”不精英
職業(yè)劇《精英律師》熱播,作為一部講述了法律從業(yè)者的劇集,片中不乏案例和法條的呈現。劇集更新至今,有不少網友指出,劇中出現了法條、法律名稱錯誤等硬傷。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多名律師,就網友找出的“問題”進行了解讀。
提及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
仍使用舊稱“司法考試”
在律政劇《精英律師》中,藍盈瑩飾演的戴曦因大學的一次實習導致自己沒有拿到畢業(yè)證,之后卻成為靳東飾演的大律師羅檳的助理,劇中很多法律條文她都能脫口而出,堪稱“人形法條機”。
由于沒有在律所填寫正規(guī)的求職履歷表,羅檳的同事何賽因好奇戴曦的來歷而不依不饒,面對質疑,戴曦回應道,“司法考試一共十四門課程,任何一門課程、一部法律,您隨便考。”看到這里,網友提出質疑,司法考試科目是14科,還是18科?
山東誠功律師事務所主任孔姣解釋道,2018年,我國司法考試就已正式更名為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考試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考察的科目具體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律史、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yè)道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環(huán)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制度)18科。
女主背誦法律條文
早在2011年失效
在第一集開始的時候,女主給外賣小哥艾倫普法,表示“外賣小哥父親上下班途中摔傷算工傷”。外賣小哥解釋,他的父親是自己騎摩托車摔的,女主斬釘截鐵地說道,“那也是工傷”,并流暢地背出了《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職工在上下班途中,遇到的機動車事故傷害應該認定為工傷。后來,外賣小哥向律師表示感謝,“謝謝您替我父親寫了律師函,我們做了仲裁,確定是工傷。”這些情節(jié)中關于工傷的認定,也引起巨大討論。
北京市丹寧律師事務所李曉靜律師表示,劇中關于法律條文的表述并不準確。上下班途中受的傷并非都算工傷?,F行《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是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需要注意的是,該條款具有“非本人主要責任”的限定,例如,若在上下班途中因職工違反交通規(guī)則而受傷,并需承擔主要責任的,則不具備認定工傷的條件。所以,上下班途中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工傷認定,要具備以下條件:處于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非本人主要責任。
北青報記者查閱,2011年之前施行的舊版《工傷保險條例》中規(guī)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所以戴曦在劇中給艾倫背誦的,正是修訂前的失效條文。現行有效的法律規(guī)定已不再限定為“機動車”事故,還增加了“非本人主要責任”的條件。
法律名稱頻頻出錯
甚至自創(chuàng)法律稱謂
在劇中,何賽跟羅檳說,自己助理的導師曾參與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不僅如此,還提起《商法》《產品專利法》這樣的法律稱謂。對此,有網友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產品專利法》《商法》這幾部法律怎么沒學過,難道是記錯了?
多位律師表示,現實中并沒有成文的、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產品專利法》、《商法》的這三部法律。
知識產權法屬于知識產權類法律法規(guī)的統(tǒng)稱,主要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在我國,商法的成文法規(guī)范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y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y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破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等。而劇中所稱的《產品專利法》,正確的名稱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對此,有律師曾發(fā)表文章表示,“我國確曾專門起草過‘知識產權法’,并考慮過將其單獨成篇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田龍律師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由第一編“總則”以及各分編組成,各分編的名稱并非“某某法”,因此,即便曾經起草,也是起草“知識產權”編。“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的名稱無論從現實,還是從過去都是不存在的。”
律師費全國沒有統(tǒng)一標準
“每小時10萬”并不存在
劇中男主稱,“作為資深律師,我每小時的咨詢費是6000到10萬。”這句話是被吐槽最多、流傳最廣的。對此,該劇的編劇陳彤在微博上回應:這句臺詞是羅檳對何賽說的,因為何賽在辦公室不停地打擾羅檳,于是開玩笑表示自己的時間很寶貴,每小時6000到10萬,“這是玩笑。”即便如此,還是引起大家對現實中律師咨詢費的好奇,在行業(yè)里有沒有收費標準的規(guī)定?
對此,孔姣透露,律師收費一般分為計時收費、計件收費、按標的比例收費以及風險代理。律師收費主要實行市場調節(jié)價,其收費標準由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協(xié)商確定,但是對于公民請求國家賠償、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還是要實行政府指導價。劇中涉及的“咨詢費”現實情況往往是500元到3000元每小時不等,要看律師的從業(yè)資歷,當然也有免費提供咨詢的。即使大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合伙人律師,收費也就5000元每小時上限,超過6000元的都很少。
李曉靜解釋稱,律師費在全國沒有統(tǒng)一標準,但是不同省份相關部門會給出律師服務收費政府指導價標準,具體費用由律師和委托人協(xié)商確定。通常根據案件類型、地區(qū),采取按件收費、按標的額比例收費或計時收費等方式進行。
以電視劇《精英律師》所在的北京市為例,2018年3月2日,北京市司法局出臺了《北京市律師協(xié)會關于全面放開我市律師法律服務收費的通知》,該通知明確規(guī)定自2018年4月1日起,全市律師法律服務收費全面實行市場調節(jié)價。
她還介紹,2017年12月20日《商法》雜志發(fā)布名為《中國律師事務所費率調查》一文,文中對律師計時收費的情況作了調查,當年的律師費平均小時費率為人民幣2788元。初級律師的平均小時費率為人民幣1494元,高級合伙人的平均小時費率為人民幣3663元。 本組文/本報記者 宋霞 統(tǒng)籌/孫慧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