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綜藝強調寓教于樂 有觀眾認為,如今文化類綜藝越來越好看的原因在于寓教于樂,把知識跟趣味性相結合,更具可看性。 近日,新節(jié)目《同一堂課》舉辦發(fā)布會。據悉,《同一堂課》的定位是文化公開課,22堂經典語文課堂,22篇經典課文,涵蓋《詩經》《論語》,還有李白、陶淵明、蒲松齡、魯迅、朱自清、胡適、李叔同、蕭紅、張愛玲等名家大作。在日前曝光的節(jié)目宣傳片中,濮存昕、張國立、徐帆、蔣雯麗、于丹、孟非等熟悉的面孔依次出現,他們將在節(jié)目中化身跨界老師,深入小學課堂教授語文課。 文化類綜藝延伸了綜藝的功能,增添了“課堂屬性”,這是值得期待的。在此之前,《漢字風云會》創(chuàng)造性地把綜藝節(jié)目變成了教學課堂,《中國詩詞大會》也是在娛樂比拼之余豐富觀眾的詩詞知識,深受觀眾好評。 95后觀眾對文化綜藝熱情更高 每當談起文化類綜藝,大家總會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這類節(jié)目只有文化水平較高、閱歷豐富的中年人最為關注。但事實證明,“年輕人”正是近年來崛起的文化類綜藝的主流觀眾。 據央視提供的資料,《國家寶藏》觀眾的主體構成人群中,年齡集中度最高的是20歲到25歲,15歲到20歲的緊隨其后排名第二,廣大年輕觀眾持續(xù)在網絡平臺刷屏、點贊及分享。 某大型網站在做《我在故宮修文物》《見字如面》《朗讀者》等一系列人文類綜藝節(jié)目受眾群體的調查時發(fā)現,他們以85前和95后最多,尤其是95后觀眾,超過三成。 年輕觀眾的熱捧,使得文化綜藝充分爆發(fā)“網紅體質”和“裂變屬性”。比如《國家寶藏》熱播時,相關熱門話題持續(xù)火爆,熱情的網友還自制節(jié)目嘉賓及國寶表情包、動漫、手繪等,不斷發(fā)酵節(jié)目的擬人化傳播和多角度話題。此外,如今《朗讀者》的嘉賓選擇、讀本選擇,也都在網絡上引起熱議,胡歌、袁泉等名人要跟觀眾分享什么故事、要朗讀怎樣的讀本,都是年輕觀眾的焦點所在。 為什么文化綜藝能打動年輕觀眾的心?有分析認為,一部分原因是與人文類綜藝的網絡傳播形式有關。比如,《我在故宮修文物》《航拍中國》等在視頻網站上火爆,網站的年輕觀眾表現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極高興趣。同時,這些節(jié)目也很注重互動營銷,比如《朗讀者》設立的朗讀亭,在各地引發(fā)排隊,成功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國家寶藏》制片人、總導演于蕾也曾透露,節(jié)目組專門研究過年輕人的口味,“當下社會對年輕人的審美是有一些偏見的。吸引年輕人的,并不是傻白甜,他們也非常喜歡有質感的東西。《我在故宮修文物》《尋找手藝》這樣的節(jié)目都沒有用形式去吸引年輕人”,然而,年輕人也依然喜歡這些節(jié)目。策劃:周嫻記者 莫斯其格 |
韓媒稱,臺灣當局最怕的是中國大陸不斷吸引臺灣的年輕人赴陸發(fā)展。 據韓國《朝鮮日報》網站5月9日報道,上個月,以3500名臺灣18-24歲青年為對象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9%的受訪者回答說“希望到中國大陸就業(yè)”,其首要原因就是因為止步于1-2%的臺灣經濟增長率。 報道稱,在此情況下,中國大陸日益加強了吸引臺灣青年和企業(yè)的措施。今年2月,國臺辦公布了《關于促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