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訓導搜救犬到操控智能犬——
一名救援隊員的能力升級之路
■付春斌 趙文環(huán)
夏日,某地震救援演練場,一場高原地震災害緊急救援演練正在進行。廢墟上,伴著噠噠聲,一只白色智能機器犬邁著小碎步,向廢墟深處走去。
不遠處,一級上士曹翔雙眼緊盯屏幕,雙手不停撥動操作桿,操控智能犬對相關地域展開有毒有害物質(zhì)的偵察檢測。此時,2歲的褐色搜救犬“西南”緊挨著他蹲坐在地上,警惕地豎起兩只耳朵,雙眼注視著訓導員,隨時準備聽令進入廢墟搜救。

演習場上,一級上士曹翔帶領搜救犬“西南”搜索“被埋壓人員”。趙文環(huán)攝
這是西南方向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執(zhí)行演練任務的一幕。這支救援隊以第75集團軍某旅某營為主組建,是一支國家級地震救援專業(yè)力量。成立20年來,救援隊14次執(zhí)行國內(nèi)外抗震救災任務,9次參加中外聯(lián)演,是一支救災實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的專業(yè)隊伍。
這是救援隊員曹翔轉(zhuǎn)崗為搜救犬訓導員和智能犬操作手后,首次帶領動物犬和智能犬同時亮相演兵場。這個由訓導員、搜救犬和智能犬構成的組合,第一個找到了被埋壓的“遇險”人員。
近年來,隨著部隊轉(zhuǎn)型和裝備升級,軍隊應急救援力量不斷增強,搜救隊員大多身兼數(shù)職,不同領域、不同技能的整合融合成為常態(tài)。
曾經(jīng)不喜歡犬,成了搜救犬訓導員
“‘西南’,起!”
晚上9點,曹翔帶著搜救犬“西南”跑完步回到犬舍,拿出玩具,引導它做自由隨行訓練。
所謂自由隨行訓練,就是訓練犬不用牽引繩,僅靠指令就與訓導員一起行進。訓過犬的人都知道,自由隨行是檢驗一條犬服從性最好的方式。
從早上出操開始到晚上結束自由隨行訓練,曹翔每天陪伴“西南”的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人與犬,就這樣成為親密無間、難舍難分的戰(zhàn)友和搭檔。
半個月前,曹翔臨時從野外駐訓地回營區(qū)辦事,一走就是十幾天。令他沒想到的是,他剛走,搜救犬“西南”就鬧起了“絕食”。
那段日子里,曹翔每天都會給班里戰(zhàn)友打好幾個電話,想方設法誘導“西南”進食,但效果并不理想。后來,實在沒辦法,曹翔只能請戰(zhàn)友將“西南”送回營區(qū)。
很難想象,如今對犬如此牽腸掛肚的硬漢,曾是一個不喜歡犬的人。那年,救援隊組建了犬搜索班,搜救隊員曹翔轉(zhuǎn)崗為搜救犬訓導員。他和班里兩名戰(zhàn)友一起到犬訓練基地學習訓犬,同時為救援隊培養(yǎng)新的搜救犬。
到基地第一天,曹翔便選中了整個犬舍最傲氣的一只小馬犬,并給它取名“西南”。選犬只是第一步,訓犬才是培養(yǎng)搜救犬的核心。訓犬的最佳時間是犬半歲左右。而母犬“西南”當時已經(jīng)1歲,培塑空間較小。果不其然,曹翔很快發(fā)現(xiàn),“西南”很容易攻擊人和其它犬。
為了幫助“西南”改掉這個壞習慣,曹翔傷透了腦筋:“每次它對別的犬或者人有敵意,我就趕緊把它拖走,或者拉一下牽引繩。它服從就獎勵,表現(xiàn)不好就懲罰。”經(jīng)過近一個月時間的強制干預,“西南”逐漸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訓犬需要訓導員愛犬且有耐心。第一次給“西南”鏟屎時,曹翔止不住干嘔。盡管他已經(jīng)盡可能“克制”,但“西南”仍感受到這種“嫌棄”。這讓本就不親密的人犬關系,有了更大裂痕。
一次,曹翔將“西南”放到室外活動。沒想到,“西南”一出犬舍就如脫韁野馬般跑遠了,不管曹翔怎么下指令都無濟于事。他加速追過去,“西南”卻仿佛斗氣一般,始終和他保持著距離。
跑得氣喘吁吁,曹翔彎腰扶著膝蓋休息時,發(fā)現(xiàn)“西南”站在四五米外挑釁地望著他。那一刻,曹翔恨不得捶它一頓,甚至干脆想放棄。后來,他費了很大力氣,才將“西南”關回犬舍。
一個月后,基地組織訓犬基礎考核,曹翔和“西南”毫不意外地拿到全隊倒數(shù)第一。“訓犬首先要愛犬,你愿意陪它,它才會慢慢喜歡你。”聽完教員的點評,曹翔才意識到,“西南”的叛逆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己沒有真正接納它。
難道“西南”真要淪為一條不能執(zhí)行任務的廢犬?入伍以來事事爭先的曹翔,不允許自己的軍旅生涯有這樣的“敗筆”。
曹翔決定改變自己。第一次給“西南”洗澡時,“西南”故意把身上的水抖到曹翔身上。聞著令人作嘔的味道,穿著濕透的衣服,渾身沾滿狗毛,曹翔活像“落湯雞”。他努力克制著逃離的沖動,只為改善與“西南”的關系,可是“西南”似乎并不買賬。
直到那次“西南”生病,他們之間的關系才真正“破冰”。那天,曹翔發(fā)現(xiàn)“西南”不進食,總是趴著不愛動,還出現(xiàn)了類似咳嗽的癥狀。他緊張極了,抱起“西南”就往醫(yī)院跑。
或許是感受到了曹翔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擔憂,“西南”漸漸對他產(chǎn)生了依賴。
被“西南”接納,曹翔既高興又無奈。高興的是,一直以來沒有緩和的人犬關系終于有了進展;無奈的是,“西南”只認曹翔,不許其他人靠近,就連醫(yī)生給它做檢查都不行。
曹翔只能趕鴨子上架,當起了“西南”的專屬護士——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親自給“西南”做檢查,打針輸液。
病好以后,“西南”一改往日的“高冷”,眼神總是“黏”在曹翔身上,還時不時向他“撒嬌”。
隨之而來的,是這對搭檔訓練效率的飛升。曹翔當時怎么也沒想到,在之后不到2個月時間,“西南”迅速掌握了搜救犬的全部技能,具備了執(zhí)行搜救任務的能力。
不停地推倒重來,終于打了一場翻身仗
高原地震災害緊急救援演練落幕之際,曹翔帶著“西南”來到集合點,準備合影。他剛坐到地上,“西南”便一下?lián)涞剿麘牙?。畫面定格了曹翔摟?ldquo;西南”開心大笑的瞬間。
回想起與“西南”相處的點滴,曹翔臉上掛著笑意:“養(yǎng)犬訓犬很有成就感,也很治愈。”
訓過犬的人都知道,要讓犬學會一項技能,常常需要把這項技能分解成一個個動作,再通過食物、玩具等去引導。有時,這個過程重復上千次,犬也不一定能掌握。
搜救犬的搜索技能包括箱體搜索、廢墟搜索、野外搜索三項內(nèi)容。然而,犬并沒有學習專業(yè)課目的意識。為了讓“西南”掌握搜索技能,曹翔拆分出近百個動作對“西南”進行訓練——
首先,讓它適應在廢墟上行走;接下來,教會它通過氣味在開放式涵管里找人;然后,讓它在半開放式涵管內(nèi)找人;最后,訓練它在全封閉的涵管中靠氣味找人。
訓導員將這個過程比喻為“建模”——給犬建立一個固定模式,讓犬明白該怎么搜。這是搜救犬專業(yè)訓練中最難的部分。
給“西南”“建模”的初始階段,曹翔差點崩潰:“那段時間,不停地推倒重來,再推倒再重來。”
因為建立親和關系較晚,“西南”的訓練進度本就有些落后。3個半月的培訓眼看就要結束,“西南”仍遲遲未能掌握搜索技能,曹翔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盡管曹翔不停地更換各種方法嘗試,效果并不理想。“犬不同于人,不能拿人的標準要求它,更不能處罰它……”在教員指點下,曹翔開始轉(zhuǎn)換方式,白天把教員教的訓犬技巧,不折不扣地對著“西南”實踐,晚上對著教學視頻反復揣摩,休息時間也在查找訓犬資料。
付出終有回報。已經(jīng)持續(xù)兩周沒有進步的“西南”,在臨近考核最后幾天,一下子就掌握了搜索技能。曹翔激動地抱住“西南”,眼角流出了喜悅的淚花:“那一刻,感覺所有付出都值了。”
培訓結束,曹翔和“西南”迎來了結業(yè)考核。這對搭檔終于打了一場翻身仗——奪得全隊第一名。
“西南”不停地搖著尾巴,好像邀功一般得意。那一刻,曹翔感覺心都要融化了。
無法預知的驚喜,讓曹翔越來越喜歡養(yǎng)犬和訓犬。一次,曹翔和家人鬧別扭,臉上沒有一點笑容,靜靜坐在地上發(fā)呆。正玩耍的“西南”,仿佛感受到了他情緒不佳。
“西南”試探著向曹翔靠近,用舌頭舔他的手。曹翔依然無動于衷,它又主動鉆到他懷里,用腦袋不停地蹭他的手,舔他的臉,還搖著尾巴緊緊貼著他。曹翔的負面情緒很快煙消云散。
一次,曹翔休假剛到家,就接到了犬搜索班戰(zhàn)友王文峰打來的視頻電話。原來,班里戰(zhàn)友把“西南”放出來活動后,誰也沒法將它喊回犬舍。
“我一追,它就跑;我一停,它就在不遠處看著我。實在是沒辦法讓它回犬舍……”王文峰只得向曹翔求援。
曹翔在視頻里輕輕喊了一聲“西南”,“西南”立刻跑到手機跟前,歪著腦袋盯著屏幕看。曹翔一邊安慰它,一邊引導它回犬舍。這次,“西南”毫不猶豫地跟著王文峰回去了。
從搜救犬到智能犬,要適應更要探索
“‘西南’,臥!”
室外訓練場上,曹翔一邊給“西南”下口令,一邊操控智能機器犬靠近“西南”。“西南”安靜地臥在地上,雙眼緊緊盯著不斷靠近的智能機器犬。
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曹翔正探索如何讓智能犬和搜救犬在地震災害救援中協(xié)作配合。目前,智能犬在地震災害救援中的運用尚為探索階段。要讓動物搜救犬接受智能機器犬并與之合作,難度可想而知。

搜救犬“西南”與第二代智能犬共同訓練。曹 翔攝
曹翔還記得兩條“犬”第一次見面時的有趣情景——那天,當他操控著智能犬來到“西南”面前,“西南”如臨大敵,身上的毛倒立起來,不停對著智能犬狂吠,甚至幾次想要掙脫犬繩向智能犬身上撲。
“‘西南’可能是‘吃醋’啦!”曹翔笑著說。
搜救犬出色的嗅覺在救災當中有許多優(yōu)勢,它們甚至能找到被埋壓在廢墟下20多米的人員。目前,還沒有一款智能機器犬能達到這樣的水平。但搜救犬的缺點也顯而易見:它們不能長時間持續(xù)工作,馴養(yǎng)成本高,易受氣溫、風力等環(huán)境因素影響……
智能犬則可以持續(xù)工作數(shù)小時,并且能通過搭載的智能應用模塊,幫助救援官兵實時掌握災害現(xiàn)場情況。智能犬可以將物資運送進救援現(xiàn)場,能與受困人員進行遠距離通話,甚至還能為災難溯源及預測防范措施提供重要參考。
智能犬優(yōu)勢不少,但它無法代替搜救犬。曹翔認為,未來“雙犬”協(xié)作,可以有效縮短搜救時間,提高救援效率。
如何才能實現(xiàn)搜救犬與智能犬的配合,曹翔仍在探索。首先,讓“西南”接受智能犬這個“新伙伴”并不容易。犬天生有捕獵本能,還有很強的領地意識。一旦有外來物體靠近,它就會有很強的攻擊性。
曹翔首先讓智能犬在“西南”周邊活動,不管它做出撲咬還是其他動作都不干涉。等“西南”適應了智能犬的存在,不再抱有敵意,他再漸漸糾正“西南”出現(xiàn)的撲咬等不良動作。目前,“西南”已經(jīng)不再攻擊智能犬,還可以和智能犬一起做些簡單的動作。
“兩犬相容”只是第一步,它們真正實現(xiàn)相互配合,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曹翔記得第一次操控智能犬時的尷尬經(jīng)歷。那天,他像往常一樣操控智能犬,進入一棟尚未完全坍塌的大樓搜索。誰知,剛進廢墟,智能犬就摔倒在地,四腳朝天。
曹翔嘗試讓智能犬自己爬起來,幾次都以失敗告終。他尷尬地把智能犬抱出來,重新開始。
第一代智能犬為黑色,大小與“西南”相仿,腦袋上裝著一套音視頻采集設備,背上掛載著可拆卸式偵檢小模塊,四條腿靠鋰電池驅(qū)動前行。
第一代智能犬在廢墟上作業(yè)出現(xiàn)的問題,還沒來得及反饋給廠家,曹翔就遇上了第二個難題。那天,他啟動智能犬準備進入廢墟訓練。沒想到,智能犬沒走幾步便“罷工”了。
曹翔連續(xù)幾次重啟操作,智能犬仿佛鬧起了脾氣,總是起來跳幾下便一歪身子躺下不動。無奈,他只得請廠家技術人員到現(xiàn)場,共同探索改進措施。
很快,第二代智能犬亮相演兵場。“二代智能犬變成了純白色,體型更小,增加了翻身功能,摔倒后能迅速爬起來。”曹翔邊說邊演示。只見,倒地的智能犬四肢往后一撐,翻身跳起來,穩(wěn)穩(wěn)站在地上。
最近,曹翔正嘗試讓智能犬像“西南”一樣學習“敬禮”:蹲在地上,將兩只前肢提到胸前。“在廢墟上執(zhí)行任務時,這個動作很有用,可以讓操作人員看到智能犬背部原本的視野盲區(qū)。”他說。
曹翔還嘗試讓智能犬代替搜救犬將水源、食物等物資運送進狹小空間內(nèi)。對于那些不能第一時間獲救的被困者而言,獲得補給就意味著生命延續(xù)的可能。
智能犬裝備救援隊后不久,曹翔就帶著它參加了一次應急救援演練。
“報告,任務區(qū)未檢測到有毒有害氣體。”演練場上,曹翔首先操控智能犬進行偵察檢測。隨后,他又帶著“西南”進入廢墟搜索。
突然,正在嗅聞的“西南”對著一堆鋼筋混凝土吠叫起來。很快,救援隊員將“西南”發(fā)現(xiàn)的“被埋壓人員”從廢墟下營救出來。
“雙犬”成功配合,高效完成演練任務,曹翔信心倍增:未來,他們一組3個搭檔,一定會“解鎖”更多救援新技能。

西南方向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舉行慶祝建隊二十周年活動。趙文環(huán)攝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