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記得你,我們記得你
■楊繼龍 王兆貴 中國國防報記者 楊明月

8月17日上午,周昆訓烈士骨灰安葬儀式在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革命烈士陵園舉行。王嘉楠攝
確山莽莽埋烈骨,松水滔滔憶忠魂。
8月4日,吉林省舒蘭市人民武裝部上校政治委員周昆訓在奔赴救災一線途中英勇犧牲,用他46歲的生命,踐行了“吾將吾身獻吾黨”的誓言。
在周昆訓為之獻身的白山松水,在他出生成長的大河之南,英雄的事跡在人們口中傳頌。家人懷念這位好丈夫、好父親,戰(zhàn)友痛心軍隊失去了一位好干部、好黨員,群眾稱贊他的向險而行、舍生忘死……近日,記者走訪周昆訓的多位親朋好友,從他們的點滴回憶中,還原他平凡而光輝的一生。

周昆訓烈士生前在舒蘭市防汛搶險一線。 李國標攝
樂于奉獻的你——
親人永遠的驕傲
周昆訓犧牲后,大哥周文訓第一時間從河南老家趕到舒蘭。得知弟弟在生死關頭先把司機從車里推出后,自己才從車窗爬出來,周文訓痛心地說:“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做出舍生忘死的事,我一點都不驚訝……”
在紅色家風中熏陶成長起來的周昆訓,骨子里早已刻下嚴于律己、樂于奉獻的精神品質。“我們的爺爺周景純1947年參加革命,大伯周成毅參加抗美援朝回國后在抗旱救災中犧牲,周昆訓從小聽著他們的故事長大。”那年河南大旱,周成毅剛走下抗美援朝戰(zhàn)場,被時任確山縣瓦崗區(qū)區(qū)長的周景純安排到抗旱一線。維修抽水機時,周成毅不幸跌入水里,因公犧牲。
周文訓告訴記者,周昆訓從小就有當兵的夢想,“我們小時候,三舅也在部隊當兵。他休假回家時,周昆訓總是興高采烈地穿著他的軍裝,神氣得很……”1994年,17歲的周昆訓離開家鄉(xiāng)、走進軍營,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磨礪成長。
對周昆訓的犧牲,愛人王佳悲痛萬分。她說:“為了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沖到前邊是應該的,他是我們永遠的驕傲……”
周昆訓和王佳相識相愛20年。從河南到山東,從山東到吉林,周昆訓的工作調動到哪里,王佳就跟著把家搬到哪里。周昆訓工作忙,只要有時間休假回家,便顧不上休息,主動做家務,為愛人孩子燒一桌拿手菜。
王佳向記者講述了一件往事,從中我們看到20年來這對“模范夫妻”是如何相依相伴的。多年前,周昆訓在空軍某部擔任大隊教導員。有一次,年紀尚小的兒子得了蕁麻疹,一到半夜就發(fā)燒。當時身邊沒有別的親人,周昆訓又因為工作太忙回不來,王佳一個人照顧兒子5天。第6天,穿著軍裝的周昆訓突然出現(xiàn)在王佳和兒子面前,愧疚地說:“辛苦你了,媳婦兒。單位最近飛行任務重,實在沒時間陪孩子,今晚我請了一會兒假,你先睡會兒,等到12點我還要回單位……”
王佳還沒睡著,周昆訓響破天的呼嚕聲就傳進了她的耳朵。王佳不忍心叫醒他。她心里清楚,這段時間周昆訓也累壞了,連著幾天夜航訓練,每天早上飛行員結束飛行、安全落地后,他還要布置接下來的飛行任務后才能休息。
周昆訓的辦公室里,有一個殲-20飛機模型,那是他給兒子準備的、還沒來得及送出的禮物。周昆訓一生摯愛藍天,希望兒子筑夢藍天、高飛遠航,給兒子起的名字里就有一個“航”字。
“昆訓一直想讓兒子考軍校,和他一樣成為一名軍人。我會把孩子好好撫養(yǎng)成材,繼承他的事業(yè)。”王佳說。

周昆訓烈士生前筆記本內容摘錄。 吉林省軍區(qū)政治工作局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