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戰(zhàn)位 火箭軍某導彈旅發(fā)射營
我們在大山里遙望家鄉(xiāng)
■雷 柱 王棟棟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岳小琳

春節(jié)期間,火箭軍某導彈旅發(fā)射營官兵在洞庫通過視頻送上新年祝福。劉中華攝

看著送給妻子的新年禮物,張世強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孫 斌攝
大山連綿,靜謐無聲。零星散落山腳的幾戶農(nóng)家,早已掛起紅燈,點綴出節(jié)日的祥和與安寧。
即將迎來除夕夜,火箭軍某導彈旅發(fā)射營上士張世強,依舊在訓練區(qū)忙碌著。每周對全班戰(zhàn)士進行操作技能考核,是他作為班長雷打不動的習慣。
結束訓練,張世強回到宿舍,溫柔地看著一片“大海”——這個用泡沫和顏料做成的手工品,是他即將送給妻子的新年禮物。
去年6月,張世強和馬鳳娜參加旅里組織的集體婚禮。那天,張世強對馬鳳娜承諾,等來年春暖花開,一定陪她去看向往的大海。
然而,春節(jié)期間的值班任務,打破了這次約定。再次走進大山,張世強心中期待的那片海,化成了眼中望不盡的山巒疊嶂。
“等你回來,我們一起去看海”
電話間里人頭攢動,排隊等待的官兵不停翻看寫滿號碼的筆記本,表情焦急又滿懷期待。
此刻,僅有的幾臺固定外線電話,成了深山洞庫里這群年輕官兵傳遞思念的唯一“橋梁”。
此刻,節(jié)日氛圍讓思念來得更加猛烈。電話那頭,手機在一家人之間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挨個向親人拜了年,官兵們依舊遲遲舍不得說出那句“再見”。
圖書室布置得格外溫馨,兩個大大的中國結掛在攝像機正前方。一場“線上團圓”即將在這里舉行。今年除夕夜,旅里用視頻會議系統(tǒng),為值班官兵和駐地家屬搭建了一座特殊的“鵲橋”。
張世強準備的禮物,正是要在這里送給愛人馬鳳娜。
此時,百公里之外的營區(qū),軍嫂們早已坐進了會議室。“他現(xiàn)在是什么樣的?”“工作累不累?”“胖了還是瘦了?”馬鳳娜和大家一樣,內(nèi)心忍不住猜測著。
時鐘指向6點,張世強推開圖書室的門??匆姶笃聊焕镌缭绲群蛑鸟R鳳娜,張世強忍不住伸出雙臂,給了對面愛人一個隔空的擁抱。
看見丈夫手上拿著的那片“大海”,馬鳳娜眼圈一下子紅了起來。她站起身,沖著視頻中的張世強喊:“等你回來,我們一起去看海。”
“媽,等我學會了,以后除夕我給你做這道菜”
聽說陣地組織“拼團年夜飯”活動,劉嚴康腦海里第一時間浮現(xiàn)的,是母親做的那道西紅柿炒雞蛋。他想,讓戰(zhàn)友們也嘗嘗自己家鄉(xiāng)的味道。
“媽,等我學會了,以后除夕我給你做這道菜!”沒下過廚的劉嚴康在電話里向母親許諾。
2017年9月,劉嚴康應征入伍。在荒無人煙的戈壁沙漠,劉嚴康度過了自己兩年的軍旅生活。惡劣的環(huán)境,讓這個年輕小伙對堅守有了更深的理解。退伍后,劉嚴康難舍內(nèi)心軍旅情懷,決定再次報名參軍。這一次,他走進了與大山為伴的導彈陣地。
“如果可以,我愿意在這里多守幾年。”劉嚴康這樣跟母親說。在望不到天空的陣地里,他最喜歡的事,就是在定期搬運食材補給時,到洞口看一眼夜空。
大山寂寥無聲,天空掛滿繁星。朝著家鄉(xiāng)的方向,劉嚴康抬頭仰望,遠方的星光,仿佛就是小時候看到的那幾顆。
除夕,在看不到夜空的洞庫里,劉嚴康和戰(zhàn)友們盡情分享著各自家鄉(xiāng)的味道。一桌來自天南海北的年夜飯,是軍人特殊的團圓。
此刻,劉嚴康不知道的是,遠方的母親也將同一道西紅柿炒雞蛋擺上了自家年夜飯的餐桌。
“爸爸在這里,你也在這里”
新春的第一縷陽光拂過山頂,一陣急促的警報聲打破夢中的寧靜。
陣地內(nèi)紅燈閃爍,導彈兵特殊的新年開場,從緊急拉動開始。
拉動結束,一級軍士長程海峰沒有離開,獨自待在發(fā)射車駕駛室。他從貼著胸膛的口袋中取出一張照片??粗鴥蓚€兒子稚嫩可愛的小臉,這個40歲出頭的父親露出了笑容。
進洞庫前,程海峰特意揣上了一張全家福。“大兒子今年8歲,小兒子2歲,都是招人疼的模樣。”說起孩子,程海峰的話多了起來。
建軍90周年朱日和沙場大閱兵,程海峰作為發(fā)射車駕駛員接受檢閱。發(fā)射車駛過主席臺那一刻,程海峰熱血沸騰,自豪滿滿。
當時,妻子和兒子守候在電視機旁。戰(zhàn)車出現(xiàn)在畫面中的每一秒,兒子都會睜大了眼睛尋找爸爸,但他卻始終看不到爸爸的臉……
走下閱兵場,程海峰給妻子撥通了視頻電話。當兒子出現(xiàn)在畫面中,程海峰從胸前口袋里拿出了一張合照。“你看,爸爸在這里,你也在這里,我們都在那輛導彈車里。”看到照片,小家伙馬上笑了。
從那以后,每次外出執(zhí)行任務,程海峰都會貼身帶一張“全家福”。
入伍20多年,大山的顏色,早已成為這位老兵生命中無法抹去的底色。“沒有陽光,我們眼中卻常有長劍騰飛時那壯美的彈道!”程海峰說,“這里離繁華很遠,但離使命很近!”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