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最可愛的面孔
要概括2020年,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一年,中國軍人變得更為忙碌——
4000余名軍隊支援湖北醫(yī)療隊隊員奔赴武漢抗疫一線,累計收治7000余名確診患者;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出動72.5萬人次參與抗洪搶險,協(xié)助地方轉(zhuǎn)移受災(zāi)群眾13.7萬人;一茬茬邊防軍人日復(fù)一日堅守在祖國邊防線上……
回顧2020,從抗疫到抗洪,從戍邊到維和……中國軍人的身影,出現(xiàn)在每一處需要他們的地方。
今年8月,我奔赴高原,遇見了一群可愛的戰(zhàn)友。
那天,從海拔5100米的哨所出發(fā),我跟隨運輸隊向5681米的山頂送物資。在這里,我見到了一個“失聲”的世界。
走到半山腰,我坐在路邊歇息,戰(zhàn)友們一個個從我身邊走過。山風(fēng)吹拂,我聽見喘息聲、腳步聲、咳嗽聲,以及登山杖碰撞石子時的清脆聲響,唯獨聽不見人與人之間的話語聲。
說話,實在太累了。
沿著近70度的山坡攀爬,每走一步海拔都會上升,氧氣也越稀薄。艱難時刻,我的心跳快得像要蹦出來,肺像要炸了一般,忍不住大口吸氣。
一旁的戰(zhàn)友遞給我2個便攜式醫(yī)用氧氣瓶。我塞進背包一個,手里拿著一個,邊走邊吸。
山路上,布滿層疊的巖石碎片。碎石下那蓬松的細土隨風(fēng)揚起,將士兵的面龐和軍裝都染成土黃色。
中途休息時,一名上等兵笑著遞給我一個蘋果。他應(yīng)該不超過20歲,那一瞬間,我被他那張被高原風(fēng)霜吹得發(fā)紅的臉龐所感動。
“看,老鷹!”一名中尉伸手指向天空。
我隨之望去。一只老鷹在云霧間穿梭,飛出一個“之”字,隨后消失在天際。此時向山下看去,一幅“壁畫”格外顯眼——在緊挨著哨所的崖壁上,官兵們用紅、黃色的油漆涂畫出一面巨大的黨旗。
3個多小時后,我爬完了7公里的山路,艱難登頂。
我甩掉背包,躺在了地上。盡管包里只有幾瓶礦泉水和一個氧氣瓶,但我實在背不動了。
一起出發(fā)的戰(zhàn)友已等候多時。很難想象,他們是如何背負著70多斤重的物資爬到這里。“咱拼的不僅是體力,更是毅力。”一名年輕的士兵說。
4個月過去,我依舊清晰地記得他們眼角的褶皺、皸裂的嘴唇和曬傷后依舊笑容燦爛的臉龐……那一張張滄桑又稚嫩的面孔,深深刻在我的腦海,書寫著邊防的艱苦,更書寫著當(dāng)代中國軍人迎難而上、乘風(fēng)破浪的精神。
回首2020,我們見過許多值得銘記的軍人面孔——在抗疫戰(zhàn)場、在抗洪一線、在高山海島、在基層演訓(xùn)場……他們青春勇敢的身影活躍在2020年那波瀾壯闊的歷史舞臺上,是這個特殊年份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我們希望,通過《軍營觀察》版上這些“溫暖的面孔”來記錄過去一年,為2020年的人民軍隊做一次畫像。(王鈺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