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fēng)玉露”的七夕前后,恰逢許多邊疆地域的好天氣,軍嫂們探親往往選擇這個時段。
許多遠(yuǎn)山煙水間的邊防之戀,也霑潤著秋水無塵的韻味。我采訪了一位叫王躍的軍嫂,她是畢業(yè)于師范學(xué)校的中學(xué)老師,命運讓她和云南邊防一座山峰緊緊地連在一起——她哥哥和未婚夫先后犧牲在同一個陣地上,而哥哥生前連隊一個叫瞿小龍的排長,出于對戰(zhàn)友的感情、對烈士的責(zé)任,開始了向她表白。
可一直到瞿小龍接任了連長,得到的還是一次次拒絕。不僅僅因為這是王躍的傷心之地,更重要的是文化、情趣的差異,沒能夠讓心靈碰撞出愛的火花。
“唯獨愛情是不能奉獻的。”面對許多人的勸說,王躍從不松口。
分手始知相憶深。王躍說,做出這樣的選擇,其實我就是要讓他懂得,愛情不是同情。但是,這片紅土地和這個優(yōu)秀的男人畢竟難以割舍。于是,她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開始教瞿小龍自學(xué)文化、閱讀文學(xué)、欣賞音樂……從懂得一顆心、到懂得一生情。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他們的婚禮選擇在七夕這天,這不是浪漫,而是他們深深地懂得,作為邊防軍人與軍嫂,遙遙相望將是共同的使命……
“我與春風(fēng)皆過客,你攜秋水?dāng)埿呛印?rdquo;說實話,與許多甜言蜜語相比,一個“懂”字,顯得過于質(zhì)樸平實,簡單到在許多浪漫的詩歌里都很少能看到這個字眼。但是,如果說愛是用來表達傾慕眷戀的情話,那么“懂”就意味著理解、詮釋著相知。
有一位墨脫邊防軍人的妻子探親時,山塌路斷,在留守處住了一個月也沒見到丈夫。聽其他軍嫂說墨脫螞蟥多,于是這個心靈手巧的軍嫂便上街買來線料,一天一天地縫制出30雙加厚的襪子。待假期滿時,依然沒有和丈夫團聚的她不得不離開。這位軍人后來拿到襪子時哽咽了,他懂得了妻子的心——每一雙上面都繡著喜鵲。
“戰(zhàn)士自有戰(zhàn)士的愛。”第一次讀到這句詩,是在一對邊防軍旅情侶奔赴保衛(wèi)祖國邊疆戰(zhàn)場前的婚禮上。后來,在回憶起這場被戰(zhàn)友們稱為豪情多于柔情的“臨戰(zhàn)婚禮”上,他們只說了一句話:這是軍人應(yīng)該和必需的選擇。
那一年,我身邊的戰(zhàn)友,在舉行婚禮后揮別新婚妻子,或者干脆是與新娘一同上戰(zhàn)場的不在少數(shù)。倏忽流光間,許多人并沒有留下什么功成名就的故事,但他們寫的一句小詩卻讓我銘記在心——“懂得軍人的價值,方可笑談生死;懂得彼此的情懷,所以終身相愛。”
幾年前的采訪中,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在大雪封山的西南邊疆,剛剛進入熱戀的譚班長,因通信中斷而無法與女朋友聯(lián)系。
指導(dǎo)員的思想工作也很“接地氣”:讓山外營部的老鄉(xiāng)將姑娘來信拆開,通過電話讀給譚班長聽;接著再口述回信,謄抄寄出。“公開”的情書,成為連隊最甜蜜的故事,這個秘密在婚禮上“曝光”的一刻,全場突然變得那么安靜,沒有笑聲,只有士兵們一雙雙溫潤的眼睛……
“謝謝你們搭起了鵲橋,讓我們跨過了比銀河還寬的雪山。”
新娘說這話時哭了又笑了。我相信,她是真正地懂了這些軍人、懂了這般愛。
